ID: 23972148

【学霸笔记】高中历史同步周测12《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的演变》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

日期:2025-11-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9330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的演变,教师,必修,选择性,学霸,周测
  • cover
周测12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的演变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山西吕梁兴县碧村遗址,距今约4 200年至3 800年,该遗址是一处具有内外双重城墙的石城聚落。碧村先民借助遗址南、北、西三面环河临沟的天险,在遗址中部、东部各修筑一道城墙及城门,控制通道,具有明显的防御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秦时期(  ) A.注重血缘的宗法制度 B.日益严峻的部落纷争 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十分明显的阶级对立 答案 B 解析 碧村遗址具有明显的防御性质,说明当时部落之间纷争较为严峻,需要保护部落的安全,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宗法血缘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中央集权体制出现于战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阶级对立的信息,排除D项。 2.据《三辅黄图》记载:“(汉代)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致九州之人在突门,夹横桥大道,市楼皆重屋,又曰旗亭楼。”汉代“市井”图砖显示,汉代集市四周有围墙,东、西、南三方设门,每门三开。这反映出汉代(  ) A.城市集市较为开放 B.注重城市集市规划 C.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D.市场经营管理规范 答案 B 解析 通过材料“(汉代)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和汉代“市井”图砖显示的汉代集市布局的情况可知,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相互印证了汉代的城市布局规整,B项正确;汉代城市的集市有严格的限制,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历代沿用,材料也没有涉及重农抑商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城市的布局,未涉及市场经营管理的信息,排除D项。 3.《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中记载:“晚唐以来商业中心的兴起至两宋而大盛,更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城市发展的新起点,即商业镇的出现。这些县以下的镇级聚落的发展,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它们大部分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市。”下列关于“商业镇”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集行政、军事、经济功能于一体 B.与中国古代的镇功能一脉相承 C.“商业镇”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繁荣 D.宋代商业打破时空限制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首先,商业镇的出现和兴起,表明商业活动在这一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其次,其发展主要依赖于经济功能,说明它们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再者,商业镇通常位于交通交汇处,这为商品的流通和交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综上,“商业镇”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的繁荣,故选C项;材料反映出这些镇的主要功能是经济功能,排除A项;中国古代的镇主要为军事目的而设立,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宋代商业打破时空限制的表述,排除D项。 4.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东京商业种类不断增多:药行不仅有综合性药铺,还有“李生菜小儿药铺”“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铺”等;饮食店“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这反映出当时东京(  ) A.行业竞争激烈 B.商人经营方式灵活 C.经济功能增强 D.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内商业种类不断增多,药行的分类较为细化,城内遍布着饮食场所,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行业竞争,排除A项;材料只罗列了东京店铺数量增加、种类增多,未明确具体的经营方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市场管理规范有序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5.明初对民居的建造有明确规定,《明史》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三十五年复申禁饬,不许造九五间数,房屋虽至一二十所,随其物力,但不许过三间。”明初的这一规定(  ) A.说明传统宗法观念遭到挑战 B.凸显了民居建设的礼法色彩 C.折射出建筑用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