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2761

【任务驱动式】3.4.4 运输作用 表格式教案 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21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4470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案,七年级,2024,北师大,生物,格式
  • cover
第4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4节 运输作用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4节 运输作用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定位 所属单元: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4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前导知识:细胞结构、根的结构与吸收作用、叶片的结构。 后续知识:与蒸腾作用、植物生长发育(如果实形成)联系,为高中“植物激素运输”打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 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通过根毛吸收→根、茎导管向上运输→叶片等器官利用(与蒸腾作用关联)。 2.有机物的运输: 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筛管向下运输至根、茎、果实等部位。 3.实验探究: 经典实验“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如红墨水染色法观察导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主要部位(导管)及方向(根→茎→叶)。 2. 描述有机物运输的途径(筛管)及方向(叶片→其他器官)。 3. 识别茎的结构(木质部与韧皮部)与运输功能的关系。 【素养目标】 1.生命观念 理解植物运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形成整体性生命观。 2.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实验(如环割树皮现象)推理有机物运输的规律。 3. 科学探究 设计简单实验探究水分运输的途径(如茎的染色实验)。 4. 社会责任 关注植物运输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果树栽培、嫁接技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导管与筛管的功能区别。 2.茎的结构与运输功能的联系(木质部与韧皮部的定位与作用)。 3.描述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途径和方向。 【教学难点】 1.实验现象的分析(如环割后树瘤形成的原因) 2.茎的结构与运输功能的联系(木质部与韧皮部的定位与作用)。 3.描述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途径和方向。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回顾叶的光合作用和根的吸收作用,思考以下问题 (1)叶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吗 (2)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如何到达叶? (3)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如何到达果实或者根部? 回顾旧知识,参与互动,思考物质可能是怎么运输的? 新知探究 一、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 【任务一: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 看观看《茎的输导功能》实验视频,并观察老师带来的彩色花朵(同学们回 家也可以尝试对花朵染色,推荐白百合、菊花、郁金香、月季) 思考以下问题: (1)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什么问题 (2)请说出水分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3)表述根据上述实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 【教师任务】 课本是没有讲解茎的结构的,老师带领同学们认识茎的结构和功能,为后面物质具体的运输部位打下知识基础。 在播放完视频后引导同学们较正确地思考课件罗列地3个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做好课堂迁移和拓展,例如植物挂吊瓶、树干酒吧、树干车道等,用本节生物知识进行解释,丰富课堂又联系实际。 观看《茎的输导功能》实验视频,观察多彩花朵,认真思考相关问题,尝试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这些问题,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 认识茎的结构和功能,认真整理好这部分添加的内容笔记。 注重收集生活实例,让自己的学习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二、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 【任务二: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 果农为了增产常将结果的枝条剥去一圈树皮,称为环剥,这是为什么? 观察这页课件中根瘤形成的示意图,思考以下的问题: (1)描述切口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 (2)试解释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茎运输有机 物的部位。 【教师任务】 展示自己拍到的环割素材,以及环割后增产的橙子,用实实在在的实物去激发同学们思考,环割的意义,以及这其中的生物学知识。 新教材删除了枝瘤形成的示意图,但是这个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