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3课时 叶的结构和光合作用的意义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光合作用 第3课时 叶的结构和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定位 所属单元: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4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课时关联:上一课时学习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后续知识:呼吸作用、碳氧平衡、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二、教材内容分析 1.叶的结构和功能 表皮、叶肉、叶脉,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需引导学生观察分层特点) 2. 光合作用的意义 对植物自身:制造有机物,构建植物体 对生物圈: ①能量转化:将光能→化学能(食物链起点) ②维持碳氧平衡: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③参与物质循环(如碳循环) 对人类生活:农产品、木材、药材的来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及其功能。理解气孔的分布、开闭机制及其在气体交换(二氧化碳进入、氧气排出)和蒸腾作用中的作用。 2. 认识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光合作用的应用 【素养目标】 1.生命观念 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如叶的结构如何适应光合作用)。 2.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叶片横切图或实验(如显微镜观察气孔),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3. 社会责任 认识绿色植物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植被、减少碳排放的环保意识。 结合“碳中和”“植树造林”等社会议题,讨论光合作用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叶片的结构与功能(重点分析气孔、叶肉细胞、叶脉的作用)。 2. 光合作用的意义(从物质、能量、生态三个层面理解)。 【教学难点】 1.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如气孔的开闭机制、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差异)。 2.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宏观意义(如碳氧平衡的维持、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并在黑板默写出光合作用表达式。 思考: 二氧化碳和阳光通过什么结构(器官)进入植物体内的呢?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并能默写出相关知识。 新知探究 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任务一:制作叶横切面临时玻片】 检查桌面放着的实验材料,跟着下页课件的步骤一起制作叶横切面临时玻片,实验过程中紧跟老师的步骤,并且会使用到刀片,要注意安全,每个组可以设立一个安全组长。 【教师任务】 带领同学们制作临时装片,确保学生一步一步跟上,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控安全。 实验做完的观察效果可能不是很好,可以选择投屏买到的永久装片,让同学们对叶片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任务二:制作叶横切面临时玻片】 观看《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视频,并结合课本的预习,大家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解释为什么叶片的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 2.相邻叶片的排列方式对于接受阳光照射有什么优势? 3.关于上下表皮气孔数量的差异,请一位同学上来吹菠菜为大家揭晓 请两位同学上台,讲解员介绍叶片的结构和功能,并穿插以上三个问题自由提问同学(课堂交给讲解员),另一位同学协助完成板书 【教师任务】 对讲解员讲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更多地添加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提问,来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跟着老师和课件展示的操作步骤去制作叶片临时装片。 注意安全实验,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认真观看教学视频,并思考课件中罗列的问题。 积极参与讲解和回答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任务三:探索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多种色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和转化光能,而且叶绿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没有形成叶绿素时,叶绿体呈现白色或黄色。 【任务四: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