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学习的主人》大单元设计 课题(主题) 做学习的主人 课时 3课时 一、课标要求(解读课标对所学知识点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要求,本单元围绕“成长中的我”这一核心主题,聚焦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初步建构。课标强调,低年级学生应通过生活化的体验活动,认识学习是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形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基本意识。具体到本单元:第一课“学习伴我成长”对应课标中“认识自我”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学习贯穿人的一生,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景中感知学习的存在;第二课“我学习,我快乐”体现“健全人格”培育目标,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成就感与乐趣,建立正向情绪联结;第三课“学习有方法”则指向“学会学习”的素养发展,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初步掌握观察、提问、合作、反思等基本学习策略。整体上,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为后续系统性知识学习奠定心理基础和行为准备。 二、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不仅是课堂内的读书写字,更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成长过程,能够在多种情境中识别出自己或他人正在学习的行为,并表达“处处可学习”的观念;能够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学习带来的收获与喜悦,如学会新本领、解决小问题、获得表扬等,在分享中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逐步形成“我学习,我快乐”的积极心态;能够发现并说出自己在某些学习活动中的优势,如擅长画画、会讲故事、喜欢数学计算等,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提升学习自信心;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能坦然承认并愿意尝试克服,知道遇到难题时不退缩,可通过请教老师、同学讨论、反复练习等方式应对;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如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多问为什么等,能在教师引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法完成简单任务,并体会到方法得当带来的效率提升;最终实现从“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成为学习主人”的意识转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初步的学习规划与自我管理能力。 三、学习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伴随成长全过程”的认知框架,打破“学习=上课”的狭隘理解,引导其从家庭生活、课外活动、人际交往等多个维度发现学习的踪迹,真正理解“处处可学习”的广泛内涵;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使其能够在回忆和描述具体学习事件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增长、技能掌握和问题解决所带来的满足感与快乐情绪,从而强化“我学习,我快乐”的价值认同;引导学生正视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困难,学会用平和的心态看待挫折,掌握基本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自我鼓励等,并能列举至少两种应对困难的有效策略,如“不懂就问”“多练几次”,培养坚韧的学习意志品质。 四、学习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学习”概念具象化,使其真正理解看似平常的生活行为背后蕴含的学习意义,例如整理书包是在学习条理性,观察蚂蚁是在学习探究精神,避免出现“只有坐在教室里才是学习”的片面认识;如何引导学生由外在奖励驱动(如得到表扬、获得奖品)转向内在兴趣驱动,深刻体会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尤其是在面对重复性练习或较难任务时仍能保持积极心态,防止快乐感流于表面化;如何促使学生在集体环境中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愿意分享遇到的困难而不怕被嘲笑,营造安全、包容的心理氛围,使“战胜困难更快乐”成为可实践的真实体验而非口号;如何让方法指导不流于说教,而是通过真实任务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学习方法的效果差异,进而主动选择和优化个人学习路径,实现从“知道方法”到“使用方法”的转化。 五、评价任务(设计活动对应学习目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或者用教学环节对应目标) 观察学生在“我的学习地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