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4386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6《 从小爱科学》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27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10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三年级,上册, 从小爱科学,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课题 (主题) 第6课 从小爱科学 课时 第三课时 一、课标要求(解读课标对所学知识点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实践育人”与“知行合一”的理念,本课强调将科学兴趣转化为实际行动,引导学生从“了解科学”走向“参与科学”。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简单的观察、实验或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动手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敢于提出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寻找答案,初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树立“人人皆可为科学小达人”的自信心。 二、学习目标 1. 能在教师示范下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纸桥承重测试、水的表面张力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 2. 能说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动手验证—得出结论; 3. 能针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提出至少两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如“哪种材料保温效果最好?”“植物生长需要光吗?”; 4. 能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项科学小制作(如自制风向标、简易净水器),表现出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5. 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观察自然现象,养成“多问为什么”“动手试一试”的科学习惯,增强学科学、用科学的主动性。 三、学习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让学生亲历“做中学”的全过程,真正体验到科学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的乐趣。重点内容包括:指导学生规范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引导他们按照科学流程进行思考与实践,避免盲目尝试;鼓励他们在实验失败后分析原因、调整方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与体验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亲手操作、亲眼观察、亲口表达。例如,在“纸桥承重”实验中,不仅要让学生搭建桥梁,还要引导他们思考“怎样设计才能更牢固”“改变纸的形状会影响强度吗”等问题,从而实现由“玩”到“研”的提升。同时,注重安全教育,明确实验规则,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四、学习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科学思维模式,使其从“随意探索”转向“有目的探究”。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往往只关注实验的趣味性而忽略记录与反思环节,容易出现“只做不说”“做完就忘”的现象。因此,教师需设计结构化的探究任务单,提供清晰的引导问题和记录表格,帮助学生聚焦核心问题。此外,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存在依赖心理,不愿承担具体任务,或因意见不合发生争执,影响团队效率。为此,应提前明确角色分工(如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等),并通过“合作星”评价机制激励集体荣誉感。另一个挑战是城乡差异带来的资源不均,城市学生可能接触过更多科普活动,而农村学生缺乏相关经验,需通过分层指导、同伴互助等方式缩小差距。教学中还应避免过度干预,给予学生适度的自主空间,允许他们在安全范围内试错,真正体现探究式学习的本质。 五、评价任务(设计活动对应学习目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或者用教学环节对应目标) 1. 在“小小科学家成长卡”填写过程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完整描述实验步骤与结果,评估其过程记录能力; 2. 在“问题银行”征集活动中,判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可探究性,如是否包含变量控制意识; 3. 在小组实验展示环节,通过观察成员间的互动情况,评价其合作态度与沟通质量; 4. 在“我的科学日记”口头分享中,倾听学生是否能运用“我发现……”“我认为……”“下次我可以……”等表达方式,考察其反思能力; 5. 通过课后完成“家庭科学角”建设计划书,综合评估学生将课堂所学迁移到生活实践的意愿与规划能力。 六、资源与建议(包含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学情分析) 本课作为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