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4398

3.2物质的导电性 第1课时(课件 21张PPT+教案)

日期:2025-09-28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691708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质的,导电性,1课时,课件,21张,PPT+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电物质的导电性》教案第一课时 一、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 1.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原子外层电子决定物质是否易导电;存在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类。 技术与工程:导电材料的选择直接决定电路效率与安全。 2.跨学科概念 系统与模型(把金属晶体抽象为“离子实+自由电子气”模型) 稳定与变化(温度升高→导电性变化) 物质与能量(电能→热能,焦耳定律铺垫) 二、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科学观念 说出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定义及微观原因;能列举 5 种生活实例。 科学思维 能用“自由电子”模型解释导电性差异;能从实验数据推断半导体温度特性。 探究实践 完成“导电性测试板”实验,测11种材料通断; 完成“热敏电阻I-T曲线”探究并绘图。 态度责任 认识劣质插线板绝缘层老化危害;愿意在社区科普“导体选择与安全用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导电性差异的微观解释;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分类与实例。 难点:半导体受温度、光照影响的可变导电性;学生将微观模型迁移到宏观应用。 四、教学准备 器材:5V电源、LED灯、电流表、导电测试板(硬币、塑料直尺、玻璃片、铅笔芯(碳棒)、 食盐水、粉笔、纯净水、食盐、酒精、金刚石、蔗糖溶液)、NTC热敏电阻、加热枪、冰块、绝缘手套。 资源:PPT动画、劣质电线起火视频、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 电线短路起火视频→提问:为什么铜线能通电,塑料外皮却保护我们? 学生回答“材料不同” 设计意图:真实震撼,激活需求 预测分类 发放11张材料卡片→让学生按“能/不能”导电预分类贴黑板 产生认知冲突 设计意图:暴露前概念 3、实验验证 任务:用如何用实验证明物质是否有导电性呢? 设计实验方案“导电测试板”逐个点亮LED,记录通断。填表→修正分类 用实验验证哪些物质可以导电:硬币、铅笔芯(碳棒)、食盐水。 设计意图:数据驱动 4、概念构建:导体、绝缘体 ①容易导电的物质叫作导体。金属、石墨(碳)、人体、大地、盐类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②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作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干木材、油和干燥的空气等都是绝缘体。 ③纯净的水是不导电的,但由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大量其他物质,使得水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生活中的水一般是能导电的。含有自由离子的溶液能够导电。 ④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总是不导电的吗? 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例如,玻璃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但玻璃被烧红时会导电。导体的表面被氧化或腐蚀后,导电能力会下降,甚至不导电。因此,电路的关键部位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例如,人造卫星上的电路的接触点表面一般都会镀上金,以防止腐蚀,确保电路导电的可靠性。 思考:家庭电路中,所有导线都是用塑料和橡胶等材料包裹着,这是为什么? 除了导体和绝缘体,还有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作半导体。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单晶硅和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GaAs)、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半导体主要用于电子工业或信息技术(IT)产品。计算机主板上集中了几十万个半导体元件 6、微观建模 图片:金属“自由电子海”;绝缘体“禁带太宽”。 金属内部原子核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但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自由电子能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地方,所以金属能导电。 Q:导体为什么容易导电? 存在大量自由电荷 Q:金属为什么容易导电? 存在大量自由电子 Q;绝缘体为什么不容易导电? 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玻璃加热导电视频 分析: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但在高温下玻璃软化后内部就会形成带电的离子。因此,玻璃在高温下导电是离子导电。 7、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芯片 芯片是一种集成电路,由大量的晶体管构成,是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