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4400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4.12《生活离不开规则》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26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214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三年级,上册,4.12,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学设计
  • cover
课题(主题) 生活离不开规则 课时 第3课时 一、课标要求(解读课标对所学知识点的要求) 1. 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低年段“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学习主题,学生应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理解规则是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 2. 能列举出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常见规则,如课堂纪律、交通信号灯、排队购票等,并说明其存在的必要性; 3. 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到违反规则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增强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4. 在集体活动中体验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按规则行事的行为习惯; 5. 理解规则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为了让更多人享有公平和安全的权利,培养尊重规则、敬畏规则的态度。 二、学习目标 1. 认识到规则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游戏、学习还是出行,都离不开明确的规范和约定; 2. 能说出至少五种不同场景下的具体规则,如“上课举手发言”“过马路走斑马线”“图书馆保持安静”等,并解释这些规则的意义; 3. 通过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理解如果没有规则,社会将陷入混乱,个人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4. 在小组合作游戏中体验制定规则与执行规则的过程,感受规则对公平竞争的重要性; 5. 主动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守了各项规则,愿意从现在做起,做一个自觉守规的小公民。 三、学习重点 1. 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无处不在”的认知,引导他们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发现规则的存在,如教室里的值日表、操场上的游戏边界线、家里的作息时间安排等; 2. 强调规则的核心价值在于保护每个人的安全与权利,例如红绿灯不仅约束行人,也保护行人不被车辆撞伤; 3. 结合课本第58页插图,分析孩子们在没有规则的情况下玩跳房子游戏时发生的争执,说明规则如何化解矛盾、维持秩序; 4. 引导学生区分“人为制定的规则”与“自然形成的习惯”,明白规则需要共同遵守才能发挥作用; 5. 鼓励学生参与班级规则的讨论与修订,增强主人翁意识,体会“我既是规则的遵守者,也是规则的建设者”的责任感。 四、学习难点 1.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规则是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存在”,而不是单纯认为“规则是用来管我的”; 2. 学生容易将规则视为外在强制,缺乏内在认同感,教学中需通过真实后果体验来激发其内驱力; 3. 部分学生存在“别人都不守规,我为什么要守”的从众心理,需要引导其树立独立判断和坚持原则的勇气; 4. 对于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规则(如必须穿校服、不能带零食进教室),学生可能产生抵触情绪,需帮助其理解背后的管理逻辑; 5. 将课堂上学到的规则意识迁移到校外环境中,如自觉排队、遵守交通标志等,需要长期的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支持。 五、评价任务(设计活动对应学习目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或者用教学环节对应目标) 1. 在“找一找身边的规则”活动中,观察学生能否准确识别多种生活场景中的规则,并清晰表达其作用,评估目标1和目标2的达成情况; 2. 通过“假如没有规则”想象画创作,评价学生是否理解规则缺失可能导致的混乱局面,反映目标3的认知深度; 3. 在“我们的游戏新规则”小组活动中,关注学生是否能合理提出建议、倾听他人意见、达成共识,综合评估目标4的合作能力; 4. 设置“守规小达人”自评表,让学生每日记录自己遵守规则的表现,教师结合观察进行反馈,用于跟踪目标5的实际转化; 5. 利用“规则建议箱”收集学生对班级或校园规则的改进建议,检验其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批判性思维水平。 六、资源与建议(包含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学情分析) 1. 本课承接第10课“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和第11课“我们都是热心人”,由“行为规范”深化为“制度认知”,进一步构建公共生活的价值体系; 2.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能在学校环境中遵守基本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