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凝聚法治共识》 一、教材解析 本框内容是九年级道法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课内容由“法治政府”和“厉行法治”两目组成,具体内容是: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主要引导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教育,使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民主与法治主题的完结篇,也是八年级下册法律专刊的最终答卷。 二、学情分析 经过八年级下册法治部分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坚持依宪治国、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行政机关等内容,学生对本课内容会感到熟悉。但其对于法的理解仍处在表面的理解,本框内容会通过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理性思考,明确法治政府的要求,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以及如何建设法治中国。随着知识学习的深入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他们已经逐步意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明确的知晓法治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建设法治国家,生活中遇到困惑该如何解决仍然没有头绪。思想过于片面,思考有所欠缺。通过本堂课,帮助学生明确我国正在建设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明确建设民主法治中国的必要性,作为青少年,要贡献自身的力量,同时在坚定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增强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法治观念: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为日常的生活方式,增强厉行法治的能力。 3.责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 教学难点:厉行法治,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材料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呈现材料: 今日说法:无耻的儿子 设问:如果你是陈某的邻居,你会用什么方式帮助她? 1.结合上期所学知识认真思考。 2.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子议题一:报警处理,识法治政府 教学内容:正确认识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的核心、重要性、要求。 预设过程(2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连连看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活动:生活故事会 结合生活经验,分享与政府打交道的经历。 3.呈现政府维护社会治安、交通管理、保障义务教育等场景的图片,总结法治政府的作用。 4.设问:①这样的政府是什么样的政府?②政府凭借什么管理人们?③政府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 5.带领学生回忆有关国家机关权力来源的知识点,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知识点———正确认识法治政府(含义、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原则) 6.想一想:在接到市民的报警电话后,警察会做什么呢?除了处理警情,公安局还要做哪些事情? 呈现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 设置小组讨论活动: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讨论依法行政的要求。 8.教师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知识点———依法行政的要求。 结合生活经验积累,认真思考问题,并踊跃举手发言分享。 认真聆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明晰法治政府的相关知识点。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理解并识记法治政府的含义、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原则,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