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 一、教材解析 本课时按照“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选择什么样的法治道路怎样走好法治道路”的逻辑展开。第一目是“选择法治道路”,知道良法善治是现代各国的共识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法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的选择和总结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结果,法治对个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意义。第二目是“描绘法治蓝图”,知道中国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怎样走好法治道路,理解依法治国的推进过程和地位,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总目标、基本要求和总体要求。 二、学情分析 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公共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学生思维水平快速提升,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因此本课在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做出积极应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关系”的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学习宪法主要内容,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这为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治思维,没有形成坚定的法治信仰。而本课所讲的法治及全面依法治国给学生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法治要求,所以应进一步学习,夯实法治基础。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和特征。 3.责任意识:增强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良法善治的含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材料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议学材料:直播带货翻车 提问:1.同学们有网上购物的经历吗? 2.当在直播间下单却买到假货时,我们应该怎样维权呢? 3.引入本节课课题———夯实法治基础。 1.认真观看材料。 2.结合法律常识仔细思考问题。 3.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子议题一:看直播乱象,择法治道路 教学内容: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法治要求。 预设过程(2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议学材料:“三只羊”即将复播的微博热搜 议学材料:“三只羊”美诚月饼事件 议学思考:当你直播间下单购物被侵犯权益时,可以采取哪些维权方式? 介绍“法治”,向学生区分“法制”与“法治”;“人治”与“法治”。设问:从长远看,哪一治国方式对国家发展有利?法治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活动: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内容:从公民个人角度,讨论法治的作用;提示:可从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角度思考;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呈现各国宪法图片。设问: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一现象? 呈现材料:习语近人。设问: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名言警句:亚里士多德有关“法治”的阐释。设问:体现出法治的什么要求? 呈现材料:《汉谟拉比法典》中的五个法条。 教师言语引导,总结基础知识点———什么是良法?呈现我国良法之治的表现。 呈现材料:“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教师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法治的要求和关系。 仔细阅读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