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7486

河北省金太阳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16719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北省,学期,试卷,语文,联考,9月
  • cover
高三年级上学期 9 月联考 语 文 考生注意: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阅读(70 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①雪莱认为,灵感是诗人最为宝贵的天赋,外在客观事物的刺激直接促使灵感迸发。对于诗人而言,灵感是必不可少的创作利器,这一思想逐步发展成为雪莱诗学思想的“灵感说”。徐志摩对雪莱的“灵感说”推崇有加,认为雪莱的诗歌作品就是他灵感闪现的产物,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他的诗歌发现宇宙的奥秘。“诗人是接受灵感的祭司,是世界的立法者。诗人是超越界与现实界交通的天使。这便是诗人的使命,我们读了他的诗,不能不感觉到雪莱确实完成了他的使命,因为我们读了他的诗之后觉得亦些微地领悟到宇宙之神秘。”徐志摩也把诗人看作世界的立法者,对诗人身份与地位的评价与雪莱完全一致。正是在雪莱灵感论与诗歌创作实践的影响下,徐志摩对灵感的认知逐步深化,形成了自己的诗学思想。 ②徐志摩对灵感推崇有加,他总结自己的诗歌创作经验,发现灵感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创作时灵感在心中狂乱地冲撞,情感不受理智的控制,这时诗人必须一吐为快。他坦陈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中大部分诗作都是凭借灵感的恣意迸发,一气呵成的,可谓“情感的无关阑的泛滥,什么诗的艺术或技巧都谈不到”。那时他写诗并不刻意追求诗歌意境的高远或表达的技巧,只是把井喷般涌现的灵感忠实地记录下来。在这一时期徐志摩处于灵感爆发状态,思想活动、诗思喷涌而出,如万马奔腾,极其活跃。第二种情况是在感情经过沉淀后相对理性地把握灵感,从容地进行写作。而读者也可以从诗作中感受到作者的创作状态是沉静的,诗作的意象和语言是经过反复锤炼的。徐志摩后期的创作大多属于第二种情况。他对创作过程的艰苦有详细的描写,认为诗歌从萌芽到成型的过程一定要经过唐僧西天取经的种种磨难,所有诗歌的诞生都是难产的。他在《〈猛虎集〉序》中更是慨叹诗歌写作的过程只能用“惨”字来形容,可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经过对诗歌意象和语言的斟酌提炼,徐志摩后期创作的一些诗歌中就呈现出千锤百炼后意境与情景的水乳交融和诗歌语言的凝练传神的特色。 ③徐志摩的灵感论无疑比雪莱更为成熟。雪莱将灵感与作家的主体意识完全割裂开来,认为 灵感的产生从天而降,完全不受作者主观意识的支配,雪莱认为“诗是不受心灵的主动能力的支配。诗的诞生及重现与人的意识或意志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否定了诗人后天的努力对灵感产生的推动作用。徐志摩认为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生活的乐趣唤起诗人的灵感。同时,灵感的产生也离不开诗人的刻苦钻研与反复斟酌。就个人创作经验而言,徐志摩发现旅行最能激发自己创诗的灵感,他曾经“在旅行期中想起”很多过去的美妙情景而诗兴大发,创作出美妙的诗篇。例如他在陪同泰戈尔访日期间即兴创作出《沙扬娜拉》,剑桥故地重游时即兴创作出《再别康桥》等,都是灵感被旅行激发出来的很好的例证。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知识积淀与坚持不懈的写作,是一个诗人灵感产生的前提与基础,徐志摩将雪莱的灵感说向前大大推进 【高三语文 第 1 页(共 8 页)】 了一步。 ④雪莱在《为诗辩护》中提出诗人与科学家相比更重想象而不是重推理,徐志摩则认为诗人必须是一个同时具备诗歌创作天赋、感情丰富细腻、富有想象力等诸多特点的人。从徐志摩对诗人的评价,无疑可以看出雪莱对他的影响。正是因为对想象的推崇,徐志摩自始至终致力于用想象来构建自己的诗歌世界。 ⑤正如雪莱在《为诗辩护》中开篇明义对诗人与诗歌的内涵进行阐释一样,徐志摩在《诗人 与诗》的演讲中首先对诗人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