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7720

4.11 以“拃”为尺 分层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0-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5679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11,为尺,分层,练习,答案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分层作业 单元 第四单元做尺子 课题 11.以“拃”为尺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拃”(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的距离)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了解“拃”测量的基本概念。 科学思维目标:能通过比较不同人“拃”的长度差异,分析“拃”作为测量工具的局限性,培养逻辑分析能力。 探究实践目标:能用“拃”对身边物体(如课本宽度、桌子长度等)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提升动手实践与探究能力。 态度责任目标:在测量活动中,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感受合作测量的乐趣,增强对测量的兴趣。 理解掌握 练一练 预估时间 1.“拃”是指张开( )和( )或( )两端的距离。 2.用“拃”测量物体时,要将手的( )指尖对齐物体的起点。 3.不同人的“拃”长度( ),所以用“拃”测量同一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4.测量时,每“拃”要尽量保持长度( ),这样测量更准确。 4分钟 实验探究 做一做 预估时间 5.观察图片,用“拃”测量桌子的长度,大约( )拃。 6.用“拃”测量课本的长度,把大拇指指尖对齐课本宽的起点,依次用“拃”测量,大约( )拃。 6分钟 实践应用 固一固 预估时间 根据材料,进行判断。(对的打V,错的打X) 用“拃”测量桌子长度的描述,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因为每个人“拃”的长度不同,所以用“拃”测量桌子长度,不同人测量结果不同。( ) (2)用“拃”测量时,每“拃”长度随意变化,不影响测量结果。( ) 6分钟 迁移创新 试一试 预估时间 8.测量桌子长度,( )更合适。 A.拃 B.步 C.庹 2分钟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 9.辩论会:用“拃”为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2分钟 参考答案: 理解掌握 练一练 1.大拇指、中指、小指 2.大拇指 3.不同 4.一致 实验探究 做一做 5.4 6.2 实践应用 固一固 7.(1) (2)× 迁移创新 试一试 8.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9. 正方(利大于弊):用“拃”为尺利大于弊。首先,“拃”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随时随地都能用来测量,非常方便,不用特意去找测量工具。其次,用“拃”测量能让我们直观地感受物体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的概念,这对我们学习测量很有帮助。虽然不同人“拃”的长度不一样,但对于二年级的我们来说,先学会用身边的东西去测量,培养测量的意识更重要,所以利更大。 反方(弊大于利):用“拃”为尺弊大于利。因为每个人的手大小不同,“拃”的长度差异很大,用“拃”测量同一物体,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样就无法准确知道物体的实际长度。而且如果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拃”会很麻烦,还容易出错,不利于我们准确认识物体的长度,所以弊更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