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0117

6.1树立法治观念 议题式教学课件(共27张PPT) 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

日期:2025-09-27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19338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法治,统编,上册,道德,八年级,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四川14岁女孩被殴打事件 近日,四川江油发生的一起校园欺凌案件,引发大量网民的关注与愤怒。视频中,一名14岁女孩在一处建筑工地中被数名同龄女孩反复殴打、羞辱,小女孩甚至哀求施暴者不要打太狠,“父亲看出来真的会报警的”,而施暴者则威胁称,“又不是没进去过”。 热点评论 请你评析施暴者的言行 树立法治观念 共议青少年法治观念增强指南 总议题 总议题:共议青少年法治观念增强指南 子议题一 青春不越界 为何树立法治观念 子议题二 与法共成长 如何筑牢青春防线 子议题一 青春不越界 为何树立法治观念 议学情境一:案件深思 目前,全部涉案人员均已到案,相关部门同时积极介入,公安机关依法对刘某甲、彭某某作出治安处罚的决定;对刘某乙及其余围观人员批评教育,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这起事件让人痛心,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深思。未成年人之间有了矛盾应该如何处理?其中一名施暴者说的“又不是没进去过”,如此轻佻的话语背后是何教育的缺失。 议学情境一:案件深思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校园安全等民生热点,针对14~16周岁未成年人一年内二次违法或情节恶劣者打破“不拘留”惯例,明确公安机关须对殴打、恐吓等学生欺凌行为依法处理并联动学校建立追责机制等。 议学任务一:案例分析研讨会 从施暴者的言行分析你认为她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吗? 知道;但缺乏法治观念,没有内心尊崇法律 公安机关依据什么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处罚?如果你是处理警察请你对施暴未成年进行教育,你会对她说什么? 依据法律;应该树立法治意识,以法律为行为准则 ③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打破“未成年人违法不拘留”的刚性惯例,这对未成年人成长有何意义?它要求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要求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议学成果一:法律的含义及要求P46 含义 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要求 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议学成果二:法治观念的含义P47 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议学成果三: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P46蓝字部分)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P47 子议题二 与法共成长 如何筑牢青春防线 议学情境二:与法同行 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自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八个五年普法规划,到2025年,“八五”普法规划将收官完成。从“一五”到“八五”,全社会法治观念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中宣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形成的《2020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人数居第一位,“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议学任务二:法律素养大测试 完成下列测试任务,加分前三组颁发“班级法治先锋小队”荣誉称号 第一关: 法律破译 第二关: 明辨是非 第三关: 用法实践 ①请每组写出5部你知道的法律名称,用时最短组+2分,其他按要求完成组+1分 ②选择其中一部说说它要求我们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抢答名额2个,回答正确组+2分) ③树立法治观念要求我们如何对待法律?(抢答名额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