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语文园地 (部编版)五年级 上 第四单元: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本单元的课文透露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学完了本单元,你都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呢?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认识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看看吧。 新知导入 第一课时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4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篇目 古诗三首 少年中国说 (节选) 圆明园的毁灭 小岛 蕴含的感情 强烈深沉的爱国之情。 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对祖国灿烂文化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无比愤慨,增强人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敬佩小岛战士们扎根海岛、艰苦守岛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交流平台 本单元课文充满浓浓的爱国之情,学习课文时,同学们借助许多资料,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情感的体会。那么,搜集、整理的相关的资料,对理解文章有哪些帮助呢?怎样更好地使用搜集、整理的资料?请你阅读课本“交流平台”的内容,说一说你的收获。 我的发现 搜集、整理的资料对理解文章究竟有哪些帮助? ①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②可以结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③可以结合资料,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在朗读课文时,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 你能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举例说明查阅资料的作用吗? 我在学习古诗《示儿》的时候,通过作者资料和北宋灭亡的资料了解到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临终前最放不下的事就是祖国的统一,因此更能体会到诗中的悲愤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可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当我了解到,晚清时期朝廷昏庸腐败,帝国主义列强肆意侵略中华这些背景资料时,我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梁启超先生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当我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到海防战士“高温、高盐、高湿”的艰苦生活时,我才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将军为什么想要将这种种菜法子在守岛部队中推广。 我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我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到圆明园之前的辉煌,更能体会到作者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痛惜之情。更深入地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读“交流平台”第3自然段,结合课文说说如何通过朗读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 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如《圆明园的毁灭》第1自然段应读得慢一些,语调低沉一些,体现痛惜之情。而《少年中国说》(节选)第1自然段应读得语调高一些,语速快一些,读出节奏,读出壮志豪情,才更有气势。 练一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我们可以看出侵略者是如何抢掠圆明园的文物的。“闯”“掠”“拿”“搬”我们可以看出强盗的贪婪,要读出自己的悲愤与无奈。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通过一系列的排比,语气一步步加强,我们在读的时候,语调要高一点,读出对中国少年的期望,读出力量,才有气势。做到铿锵有力,语气激昂。 词句段运用 下面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赞赏 嘉许 褒扬 喜爱 贬斥 否定憎恨 轻蔑 举世闻名 臭名远扬 兴高采烈 得意忘形 足智多谋 诡计多端 呕心沥血 处心积虑 意思相近,但感彩不同。 我的发现 不同点:举世闻名是褒义词,用来形容好的人或事物; 臭名远扬是贬义词,用在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