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0824

【教学评一体化】北师大版三上3.5《身高的增长》(教案)

日期:2025-11-1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1939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一体化,北师大,三上,身高的增长,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5 身高的增长》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身高的增长 课时 第5课时 教学理念 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以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立足学生熟悉的 “身高成长” 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分析身高数据、解决身高增长问题中理解数学知识;注重 “数据整理与计算分析” 的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运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经历 “观察数据 — 提出问题 — 探究分析 — 总结方法” 的学习过程,发展逻辑思维;渗透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的理念,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个人成长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信心。 教学分析 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能进行简单一步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通过减法计算身高增长量”“对比分析增长快慢”“用图表表示数据” 的实际问题。教材以 “爸爸记录亮亮从出生到 6 岁身高” 为生活情境,将数据整理与精确计算结合,既巩固了三位数(及两位数)加减的运算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数据、解决与生活相关统计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奠定基础,是连接 “计算技能” 与 “数据应用能力” 的关键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熟练掌握两位数、三位数加减的笔算和口算方法,能解决 “一步计算” 的简单实际问题(如“76 减 52 等于多少”),但对 “通过连续减法计算多组数据的增长量”“对比多组增长量判断快慢” 的逻辑关系理解不足。同时,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观察数据意识,但在 “用图表直观表示数据” 的操作上仍需引导。可能难以理解 “‘当年身高减前一年身高’才是当年增长量” 的数量关系,或在计算连续多组增长量时因重复计算、粗心出现错误。 核心素养目标 1. 数学运算:掌握用 “当年身高减前一年身高” 计算每年身高增长量的方法,能准确计算多组身高数据的差值,解决 “哪一年增长最快” 的实际问题。2. 数据分析:通过观察身高数据、绘制简单身高增长图表,初步学会用直观工具(如线段图、统计表)辅助理解数据关系,培养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3. 数学应用:感受数学与个人成长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 “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数据” 的价值,增强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每年身高增长量,通过对比增长量判断增长最快的年份,并理解 “用图表表示数据” 的方法与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 “‘当年身高减前一年身高’才是当年增长量” 的数量关系,明确 “对比多组增长量才能判断增长快慢” 的逻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亮亮从出生到 6 岁的身高数据表格、身高增长情境图)、学习单(含空白身高记录表、图表绘制模板)、直尺、彩色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创境导课,引出问题 1. 出示情境图:一家四口量身高图片。2. 提问引导:“同学们,我们每年都会长高,你们知道自己去年有多高、今年又长高了多少吗?看看亮亮的爸爸,他记录了亮亮从出生到 6 岁的身高,从这份记录表中,你们想知道哪些关于亮亮身高的问题呢?” 3. 呈现问题:“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身高的增长’,解决‘亮亮每年长高多少’‘哪一年增长最快’的问题。”(板书课题) 1. 观看情境图,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产生情感共鸣,积极表达想了解的问题(如 “亮亮 6 岁比出生时长高了多少”“哪一年长的厘米数最多”)。2. 观察 “亮亮身高记录表”,明确已知条件(各年份身高数据)和核心问题(每年增长量、增长最快的年份),进入学习状态。 1. 用 “身高增长” 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兴趣,渗透 “关注自身成长” 的意识,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