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2061

4.1 光合作用 第1课时 课件(共27张PPT) 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679835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光合作用,1课时,课件,27张,PPT,生物
  • cover
(课件网) 第4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1课时 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 第3单元 植物的生活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史,掌握光合作用研究历程中的关键科学家及其贡献(如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萨克斯等)。 2. 理解实验设计,能简述经典实验(如柳树实验、蜡烛与小鼠实验等)的原理、现象及结论。 3. 初步认识光合作用,通过科学史归纳光合作用的反应场所、原料、产物及条件。 1.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如对照实验设计、变量控制)。体会“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科学探究方法。 2. 科学探究 学习如何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并认识技术进步(如同位素标记法)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3. 社会责任 认识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难先知 1.了解科学史,掌握光合作用研究历程中的关键科学家及其贡献(如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萨克斯等)。 2. 理解实验设计,能简述经典实验(如柳树实验、蜡烛与小鼠实验等)的原理、现象及结论。 3. 初步认识光合作用,通过科学史归纳光合作用的反应场所、原料、产物及条件。 1.实验设计的逻辑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早期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如海尔蒙特未考虑空气的作用)。 2. 抽象概念的转化:如鲁宾与卡门的同位素标记法,需结合化学知识理解氧气来源的证明过程。 01 课堂导入 03 课堂小结 02 探究新知 目录 04 课堂练习 思考 : 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质量比原来增加几百甚至几千倍,它的食物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呢? “植物的根是一张嘴,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的一切物质,都是通过根吸收了土壤汁得到的。” 不足:未能通过实验去检验自己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经验推测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活动1 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去寻找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小组代表上来到抽奖箱抽取人物头像(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萨克斯),抽取到相关人物的同学变身为相应的科学家,负责将该科学家在光合作用的探索和实验流程告知大家,也可尝试将自己研究中的亮点和不足分析给同学们。 五年后 柳树增重74.5kg 土壤减少0.057kg 柳苗 2.3kg干土 90kg 76.8kg 89.943kg 1.海尔蒙特实验———柳苗生长之谜 结论: 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1.海尔蒙特实验———柳苗生长之谜 实验亮点: 1. 开创性思维:首次通过定量实验研究植物生长物质来源,挑战当时“土壤是植物唯一营养来源”的传统观念。 2. 控制变量:精确测量土壤质量和柳树初始重量,体现早期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3. 重要发现:5年后柳树增重74.5Kg,而土壤仅减少0.057Kg,证明植物主要物质并非来自土壤,为后续光合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不足之处: 1. 忽略空气作用:未认识到二氧化碳(来自空气)是植物增重的关键来源,误认为水分是唯一物质来源。 2. 实验局限性:未考虑阳光、矿物质等变量,结论片面。 二.1771年,普利斯特利实验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支小鼠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不久蜡烛熄灭了,小鼠死去。 实验一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盆绿色植物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能够长时间地活着。 把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鼠同时放到一个密闭容器里,植物和小鼠则都能够正常的活着。 二.1771年,普利斯特利实验 实验二 二.1771年,普利斯特利实验 结论: 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死;绿色植物则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浑浊的空气。 实验亮点: 1. 发现了植物与空气关系的实验 意义:首次揭示了植物能“净化”空气(后来被理解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不足之处: 1. 实验设计的粗糙性 他的植物实验缺乏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