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例1 AC [解析]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指的是时刻,故A正确;研究嫦娥六号着陆过程的技术时,嫦娥六号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不可以把它简化成质点,故B错误;嫦娥六号由图中O点到B点的飞行路线轨迹的长度为路程,位移指的是从O点到B点的有向线段,故C正确;嫦娥六号变轨飞向环月轨道的过程中,以嫦娥六号为参考系,月球是运动的,故D错误. 例2 C [解析] 如图所示,以地面为参考系,则在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 m=10 m,故C正确. 例3 B [解析] 题目中“100 km/h”指的是汽车的瞬时速度,A错误;“风速超过20 m/s”“不能超过300 km/h”均指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均为瞬时速度,B正确,C错误;由于不清楚题目中所述的通过大桥的位移,所以无法计算平均速度,204 km/h是平均速率,D错误. 例4 D [解析] 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1 m/s,故A正确;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 m/s,故B正确;当某段的时间越小时,该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故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比在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在A点时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平均速度,由于物体在ABC段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物体在B点的速度不等于ABC段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满足题意要求. 例5 B [解析] 由于测量时测速仪发射和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差t1>t2,故小车D向着小盒C方向运动,小车D离C越来越近.第一次发射的超声波遇到小车时小车D与小盒C的距离x1=,第二次发射的超声波遇到小车时小车D与小盒C的距离x2=,小车D两次遇到超声波的时间间隔为t=T+-,小车D两次遇到超声波行驶的距离Δx=x1-x2=-=vt,解得v=,故选B. 例6 BC [解析] 加速度的正负代表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不代表大小,所以甲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做加速直线运动,每秒速度大小增加2 m/s,而乙的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直线运动,并且a乙>a甲,即乙的速度变化率大,故B、C正确,A、D错误. 例7 A [解析] 弹丸与木板作用时,以向右为正方向,弹丸的加速度为a== m/s2=-300 m/s2,可知弹丸的加速度大小为300 m/s2,方向向左,故A正确,B错误;足球与木板作用时,以向右为正方向,足球的加速度为a'== m/s2=-1000 m/s2,可知足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000 m/s2,方向向左,故C、D错误. 例8 B [解析]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A错误;根据a=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B正确;只要加速度不为零,速度一定会发生变化,C错误;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越大,则速度减小得越快,D错误.第一单元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1.C [解析] 研究甲图运动员的入水动作、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时,要考虑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所以不能将运动员看作质点,选项A、B、D错误;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的形状和大小相对运动的跑道长度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选项C正确. 2.D [解析]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指的是时刻,A错误;113小时指的是时间间隔,B错误;由速度定义式得,探测器在地月转移轨道飞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 m/s≈9.3×102 m/s,C错误;探测器本身的大小与其轨道相比,其自身的形状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研究探测器飞行轨道时可以把探测器看作质点,D正确. 3.A [解析] 机器人由A到B的平均速度为== m/s=0.2 m/s,机器人由C到D的平均速度为== m/s=0.1 m/s,即机器人由A到B的平均速度大于由C到D的平均速度,故A正确;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为曲线,运动的总路程为曲线的总长度,故机器人运动的总路程无法计算,故B错误;机器人由O到D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