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3259

第4章 人与环境(单元培优.含解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10-0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8100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选择性,生物,高中,2019,人教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人与环境 一、选择题 1.(2分)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等 B.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都会呈“J”形增长 C.习性相似的物种之间竞争,结果一定是一方被淘汰 D.群落演替过程中,早期出现的种群在未来成熟的群落中不会出现 2.(2分)某科研组对田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结果可作为是否防治田鼠的依据 B.若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更不易被捕获,则调查出的种群数量比理论值偏大 C.影响田鼠种群数量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是气候 D.若种群密度过大,田鼠种群只通过体液调节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整 3.(2分)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幼鱼与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该鱼塘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幼鱼、成鱼等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D.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4.(2分)下列关于裸岩上发生的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灌木比草本植物更高大,在争夺阳光中占优势 B.灌木阶段比草本植物阶段物种减少,空间结构复杂 C.灌木的出现为许多鸟类栖息提供食物和空间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5.(2分)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粮食产业要向绿色优质转型。有关农作物增产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松土可能成为水土流失的一种诱发因素 B.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立体农业运用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D.防治棉铃虫时,利用赤眼蜂比喷洒农药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2分)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 B.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C.芦苇和藻类垂直分布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D.动植物的残体被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7.(2分)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单位为103 kJ/m2 y)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图乙 表示该区域发生大规模火灾后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C、D组成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渠道 B.图甲中所含食物链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自身同化能量的比值为16.7% C.图乙A~B段决定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食物短缺造成出生率降低 D.据图乙分析,工作人员及时采取了就地保护措施,为图乙所示生物提供了生存机会 8.(2分)下列有关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B.裸岩上群落演替顺序: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乔木) C.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 D.在由草、鹿、狼构成的食物链中,鹿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 9.(2分)下列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中,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通过优化种群的性别比例,可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多种树种混交成林,可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C.通过控制牛羊的放牧量,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实现对生态系统或物种的就地保护 10.(2分)如图表示物质变化趋势,有关下列生物学实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常人体,a代表促甲状腺激素,b代表甲状腺激素 B.a对b有促进作用,b对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