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3988

11.2《与妻书》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41057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2,与妻书,课件,32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鲁迅先生有一首诗《答客诮》是这样写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说的是爱孩子、爱家庭也是大丈夫,今天我们接触的主人公也是一个真豪杰、大丈夫。 “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林觉民(1887—1911) 作者简介 林觉民 字意洞,号抖飞,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近代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3 岁时,他受父命参加科举童子试,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15 岁考入全闽大学堂,后来入读福州高等师范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作者简介 林觉民 1911年春天,林觉民受命回闽,参加广州起义,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 林觉民受伤被俘后,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说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时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4岁。 作者简介 林觉民 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神秘地将这两封信在半夜塞在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了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 禀父书 不孝儿觉民叩禀: 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黄 花 黄花岗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领120余名敢死队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镇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经过一昼夜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近百名革命志士牺牲,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背景知识 岗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背景知识 孙中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行文结构 第一部分 “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 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 (第2—5自然段) 第三部分 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舍汝而死”的衷肠。 (第6—8自然段)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第一段 如见面,见字如面 完成 停笔 担心 知道,体察 内心 这是一封情书,还是一封遗书呢? 文本解析 遗书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情书 林觉民说深怕妻子不能体会“吾衷”,吾衷即我的心意,林觉民有怎样的吾衷呢? 文本解析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