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一)物理试题 1. 如图,某同学演示波动实验,将一根长而软的弹簧静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弹簧上系有一个标记物,在左端沿弹簧轴线方向周期性地推、拉弹簧,形成疏密相间的机械波。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弹簧上形成的波是横波 B. 推、拉弹簧的周期越小,波长越长 C. 标记物振动的速度就是机械波传播的速度 D. 标记物由静止开始振动的现象表明机械波能传递能量 2. 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摆动可视为简谐运动,振动周期为0.6s,图示的位置为小球运动过程的最左侧位置。现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位置,则一个周期内所记录的小球位置可能是( ) A. B. C. D. 3. 一列沿x轴传播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P、Q是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平衡位置相距1m的两个质点,质点P此时刻恰过平衡位置并沿y轴负方向振动。已知波的周期为6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 该波的振幅是40cm C. t=0s时,质点Q正做加速运动 D t=1s时,质点P刚好运动到x=4m处 4. 平衡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振动完全相同的点波源,在均匀介质中产生两列波。若波峰用实线表示,波谷用虚线表示,P点位于其最大正位移处,曲线ab上的所有点均为振动减弱点,则下列图中可能满足以上描述的是( ) A. B. C. D. 5. 甲、乙两同学各用一只手握着水平轻绳的一端,上、下振动分别形成A、B两列绳波,在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A波传播到P点,B波传播到Q点,绳上O点到P、Q的距离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波先传播到O点 B. 两同学的手同时开始振动 C. 两同学的手起振的方向均向上 D. 两列波叠加后,O点为振动加强点 6. 波源处于坐标原点的一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质点P的坐标为,质点Q的坐标为,质点P、Q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时刻,质点P、Q间只有一个波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机械波的波长为12m B. 该机械波的波速是3m/s C. 时,质点P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 D. 该机械波在0~5 s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5m 7. 歼-20的光学着陆系统中用到了双缝干涉的知识。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通过目镜观察到屏上的条纹如图乙所示。只改变一个条件,使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丙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 ) A. 换用长度更长的遮光筒 B. 增大单缝到双缝的距离 C. 换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D. 红色滤光片换成紫色滤光片 8. 上海中心大厦内部的“上海慧眼”阻尼器重达一千吨,有效抵御了大风对建筑的影响。该阻尼器沿水平方向做阻尼振动,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关于阻尼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振动周期越来越小 B. t=4s时的动能为零 C. t=8s时沿x轴负方向运动 D. t=10s时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 9. 水面有相距较近的甲、乙两个波源,时刻,甲、乙两个波源同时开始振动,甲、乙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波源形成的机械波传播速度大 B. 甲、乙波源形成的机械波的周期之比为2∶1 C. 甲、乙波源形成的机械波在相遇区域会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D. 甲、乙波源形成的机械波的波长之比为1∶2 10. 如图甲所示,凸透镜放置在水平玻璃板上,波长为的单色光竖直向下照射,呈现出如图乙所示的亮暗相间的同心圆环,P处位于亮环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仅更换形状相同、折射率更大的凸透镜,P处仍位于亮环上 B. 对凸透镜施加向下的压力,同一级亮环的半径将变小 C. 仅将入射光波长调整为,则P处位于暗环上 D. 空气膜厚度为(k=1,2,3…)位置均位于暗环上 11. 如图甲所示,太空舱中弹簧振子沿轴线自由振动,一垂直于的弹性长绳与振子相连,沿绳方向为轴,沿弹簧轴线方向为轴,弹簧振子振动后,某时刻记为时刻,振子的位移随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