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复习课件 第一部分 课程内容要求 必修二 信息系统与社会 课程内容要求 2.1 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2 通过分析典型的信息系统,知道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理解计算机、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描述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基本工作原理。 2.3 通过分析物联网应用实例,知道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了解常见的传感与控制机制。 2.4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系统,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通过组建小型无线网络,了解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接入方式、带宽等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必修二 信息系统与社会 课程内容要求 2.5 通过分析常见的信息系统,理解软件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借助软件工具与平台开发网络应用软件。 2.6 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负责任地发布、使用与传播信息,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2.7 认识到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熟悉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养成规范的信息系统操作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2.8 通过搭建小型信息系统的综合活动,体验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必修二 信息系统与社会 第二部分 考点聚焦 主题一 信息技术与社会 知识梳理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信息技术与社会 知识梳理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2.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极大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对改善民生服务发挥了巨大作用) 。 (2)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如人们享受到高效的数字化生活,学习、生活、工作个性化、自主化需求得到满足;会产生数字鸿沟和部分人沉迷网络的现象)。 (3)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如改善科研条件和手段,提高科研效率)。 信息技术与社会 知识梳理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1)网络互联的移动化与泛在化(如互联网、物联网无处不在,各种移动设备、智能设备可接入网络)。 (2)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如云计算、云存储等云服务)。 (3)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如智能机器人、辅助学习等智能应用)。 信息技术与社会 知识梳理 二、认识信息社会 1.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information society)指通过创造、分配、使用、整合和处理信息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社会形态。其本质上是以信息活动为基础的社会。 认识信息社会 知识梳理 二、认识信息社会 2.信息社会的特性 (1)网络社会:网络化是信息社会最为典型的社会特征,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企业的运营,政府的服务都离不开网络。 (2)数字生活:计算机、平板电脑、导航仪、智能手机等数字化工具在生活中被普遍应用;居家办公、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人们的社交范围被极大地扩展,交流方式、生活方式 数字化;工作内容逐渐以创造、处理和分配信息为主,学习、生活、娱乐休闲的内容数字化。 认识信息社会 知识梳理 二、认识信息社会 2. 信息社会的特性 (3)在线政府:借助信息技术,政府可获取及时、全面的信息;借助各种分析决策工具使决策过程和方法更为科学;政府通过网络与群众互动,发布信息、接收反馈,实现政务公开透明。 (4)信息经济:信息经济是指以信息与知识生产、分配、拥有和使用为主要特征、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形态。 认识信息社会 知识梳理 3.信息社会的基本内涵 (1)以人为本、包容性和全面发展是信息社会的基本原则: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包容性、全面发展(包括个人的全面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