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5548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0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788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选择性,必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 cover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节的内容。在模块内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又与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紧密联系。 2.教材问题分析: 教材中设计了多个问题来推进教学内容的展开,这些问题各有优劣。 问题出现的位置 具体问题 合理性分析 教师的处理 问题探讨 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维持更长的时间 1.荒岛求生是学生感兴趣的情境2.学生所作出的不同的选择会引发学生的争论,而争论正是驱动力的来源 提供选择保留问题 本节聚焦 1.怎样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能量金字塔 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但问题难度大,学生难以回答 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设置小问题,并形成问题串 思考与讨论1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2.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 这两个问题放在能量流动的定性分析之后,学生可以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从逻辑上推测它应该守恒,但是通过分析数据可以让学生更直接的体验 把这两个问题放在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之后 资料分析 根据上图提供的数据用表格的形式,将图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流出该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的能量的百分比 在这个地方学生正确理解图解尚且有些困难,例如62.8这个数据是指摄入量还是同化量?为什么会有未利用的能量?理解不太顺利,设计表格谈何容易! 教师提供表格,学生学会获取数据信息,填入表格即可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具备一定的关于能量、能量转化、能量散失的知识基础,但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缺乏整体认识,尤其缺乏系统分析思想。 2.知道构建概念模型的一般方法,但是构建模型的能力仍需加强。 3.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设计表格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仍有很大的挑战性。 三、教学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分析生态系统能量的变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3.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用于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的思维能力。 4.体验系统分析方法在能量流动研究中的应用,认同建构模型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1.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2.能量流动的过程;3.能量流动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六、教学用具:PPT课件 七、教学时长:1节课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情境:鲁滨逊荒岛求生前置性问题:问1: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生存更长时间来等待救援,依据是什么? 给出答案,不做具体解释,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思考回答、讨论学生调用以往的知识,从感性回答 情境激发兴趣!争论激发求知欲,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 2.问题驱动,多层次突破系统分析方法 “怎样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出发,从多个层次阐述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个体--种群--某一营养级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迁移,对图形进行简化或修改补充。 由图1能量流经一个个体的图示,初步建立定性分析能量流动的思路。再由个体到种群,逐步简化,培养学生建构模型的能力,同时初步体会系统分析方法。进而由种群水平推进到营养级水平的研究,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对系统分析方法的体会和领悟,有效突破了难点。 3.系列性问题引领,教师示范建构图解模型 由抽象到具体,分析营养级水平上的能量流动。系列性问题引领,老师示范建构模型: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图解,实现文图转换。问1: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来自哪里?光能如何输入第一营养级? 问2:照射在生产者身上的太阳能都被其吸收固定了吗?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