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6248

18.1电能 电功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3163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8.1,电能,电功,教案,格式,2025-2026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1节 电能 电功 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电能 电功》是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第十八章 电功率》第1节的内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结合实例,了解电功”,建议“学读家用电能表,根据读数计算用电量”。本节内容既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电流、电压、电阻以及电路的基本知识,还需要结合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对电能和电功的理解是学生后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内容的基础,电能的计量是生活的基本技能,对消耗电能多少的讨论是学习电功率、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必备知识。理解和掌握电能与电功的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学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电能与生活联系紧密,是学习电学知识的核心概念。本节从学生了解的电能的利用入手,继而从电能的转化、单位和电能的计量等多个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电能。通过电能的消耗和电费的计算,实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电功的影响因素涉及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三个物理量,学生在理解电功概念时,需要同时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学习的复杂性。通过分析和归纳,使学生认识到使用用电器的过程,其实就是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这种能量转化,本质上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得出消耗电能的过程其实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再结合分析生活实例,通过电能转化是由电流做功实现的,引入电功的概念。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电功的影响因素,加深学生对电功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学情分析 从知识上看,学生已对能量、电能的利用以及电能表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掌握了电学的基本概念,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相关内容,这些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与逻辑分析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学生已经学习过机械功的概念,可以运用迁移对比的方法帮助理解电功的概念。 从思维方法上看,初三学生对以直观的现象或者生活经验作为支撑的物理知识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对于抽象的现象、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知识的理解,普遍会感到困难;除此之外,学生们经历过多次探究实验,初步了解了探究的方法和步骤,但表达猜想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通过分析生活实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能和电功,进一步完善能量观念。 科学思维 1.通过利用能量转化和功能关系,认识电能、电功的过程,发展科学推理能力。 2.通过猜想电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分析说明,培养科学论证的能力。 科学探究 1.通过学习用电能表计算用电量的方法,提升获取数据的能力。 2.通过生活经验猜想电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渗透实验猜想的意识。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对“1度电能做哪些事情”及节电措施的讨论,形成节能环保的自觉行为,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电能和电能的计量。 教学难点 对电功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分析情境:门式起重机内部有电动机,通电后电动机转动起来,可以把集装箱吊起。 提出问题:集装箱被吊起后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从何而来? 思考情境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并回答:电源提供了电能,电动机将一部分电能转化为集装箱的重力势能。 引入生活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同时为电功概念的理解打下基础。 新知探究 一、电能 提出问题1:生活中电能的利用无处不在,你能否列举生活中的用电器,并分析电能可以转化为哪些其他形式的能? 介绍生活中的电能单位。 提出问题2:1千瓦时比1焦耳大得多,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吗? 提出问题3:电能是人类生活、生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