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练习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分数_____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1. 回答第Ⅰ卷时,将选择题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选择题答题表格中。 1. 回答第Ⅰ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认为历史教育应有“只当问真不真,不当问用不用”的态度。30年代初,他开始主张历史教育要“致用”,要使青年知道国家深受外国压迫。顾颉刚态度的转变反映了当时( ) A.国民教育受舆论影响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国家经济形势的转变 D.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 2. 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为:“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据此推断,下列最符合其时代背景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3. 1936年12月13日,李先生在《西北文化日报》上看到一则新闻:“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如下图)经了解,这次“兵谏”发生的地点是在( ) A.沈阳 B.西安 C.重庆 D.南京 4. 1937年7月20日,广州医务界组织战时救护大队,赶赴华北前线;8月14日,广州成立“救亡呼声社”,并创立社刊《救亡呼声》。与上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西安事变的爆发 B.百团大战的发动 C.七七事变的爆发 D.战略反攻的开始 5. 某集团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一场誓师大会上说:“现在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换帽子算不了什么,那是形式;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不会变,红军的传统不会变,解放全中国的意志也不会动摇!”这一事件发生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 如表内容是近代报纸《申报》在1928年和1939年使用“民族”“中华民族”两词的次数。导致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项目 1928年 1939年 民族 1119次 2369次 中华民族 183次 372次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7. 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8. 下列关于台儿庄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第一次大规模抗击日军侵略的战役 B.歼灭日军4万人 C.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 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9. 下列关于台儿庄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第一次大规模抗击日军侵略的战役 B.歼灭日军4万人 C.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 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10. 下面是抗战时期某次会战期间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的歌曲,此次会战( ) 热血沸腾在鄱阳, 火花飞进在长江, 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 保卫大武汉! A.将日军拖入持久战的泥潭 B.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是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胜利 11. 面对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局面,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奉命开进南泥湾开荒种地。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到1944年,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体现了我党 A.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作风 B.高瞻远瞩,争取和平的精神 C.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D.不畏牺牲、不折不挠的精神 12. 盐阜儿女英勇抗战,书写了壮丽诗篇。下图为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陈列的展品(高射机枪)。该展品属于( ) A.文献史料 B.口述史料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