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练习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分数_____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1. 回答第Ⅰ卷时,将选择题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选择题答题表格中。 1. 回答第Ⅰ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到重庆是一件喜事”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 A.创立民国 B.反对复辟 C.抗日救亡 D.和平民主 2. 下面是画家冯真的年画《娃娃戏》。扮演人民解放军和群众的小朋友们愤怒地围攻戴着写有“美帝国主义”高帽和戴着蒋介石假面的两个小朋友。这幅漫画最可能创作于( ) A.1924—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1—1945年 D.1945—1949年 3. 重庆《大公报》1945年8月29日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则社评反映出当时国人的迫切愿望是( ) A.“要和平,争民主”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消灭军阀” 4. 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实质的让步:公开宣布放弃南方的八个解放区;将解放军缩编为国民党军队的七分之一。这反映了( ) A.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 B.中共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 C.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得以实现 D.国民党成功地削弱了中共势力 5. 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 A.抗战胜利 B.政协会议召开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6. 鸦片战争后,物美价廉的“洋货”取代本土生产的“土货”,很快得到中国百姓的青睐。但到19世纪90年代,“国货”取代“土货”成为与“洋货”相对应的词汇,并逐渐受到民众欢迎。这种变化说明( ) A.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掠夺 B.洋务派创办了大量的军事工业 C.“实业救国”的思想深入人心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7. 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 A.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B.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C.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 D.解放了东北全境 8. 陈毅在1948年的某次会议上指出:“去年我们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的包袱放到‘蒋委员长’头上。”材料中的“反攻”指的是( ) A.百团大战 B.孟良崮战役 C.跃进大别山 D.平津战役 9.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胸膛(武汉、南京)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0. 对下列形势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覆灭 11.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