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XX学校 20XX年XX月XX日 家校协力共育未来 前言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十分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够莅临学校检查指导工作,也感谢各位一向以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厚爱!你们的到来,就是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今天的班会主要是介绍我校进行的一些工作,期望能得到您的理解、支持和鼓励。 目录 一、法制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 三、预防校园欺凌 四、安全教育 五、学生资助政策 六、“登革热”预防 七、校服购买 一法制教育 一、家长的法定监护责任 1. 主体责任法定: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是孩子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需保障孩子休息、娱乐时间,避免过度施压与网络沉迷,不得实施家庭暴力或怠于履责。 2. 责任后果明确:若监护失职,可能面临训诫、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等后果;若孩子造成他人损害,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教唆、引诱孩子实施不良行为的,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3. 榜样作用关键:家长应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用自身行为引导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 二、重点风险防范与应对 1. 校园欺凌 法律底线:刑责年龄底线已降至12岁,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经核准追诉需负刑事责任,“孩子还小”不再是免责符。 2. 未成年人侵害防护 防性侵教育:打破“谈性色变”观念,开展适龄性教育,提醒警惕熟人作案及网络诱导、隔空猥亵等新型侵害,落实“四知道”原则(何时去、和谁去、去干啥、何时回)。 引导孩子区分安全与不安全接触,遭遇侵害后务必保留证据,第一时间报警并寻求法律援助,家庭支持对心理修复至关重要。 3. 网络与财产安全 网络法治边界:网络言论受法律约束,肆意辱骂他人、发表不当言论,可能承担民事责任、治安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防诈骗提示:警惕“游戏代练诈骗”“虚假兴趣班收费”等骗局,设置支付密码双重验证,清理旧手机支付信息,防范“假老师”班级群诈骗 二心理健康教育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般表现 1.焦虑:表现是总感到莫名的紧张、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里烦燥、不踏实; 2.适应不良:表现为不喜欢学校的课外活动,不愿意与别人交往。 3.情绪不稳定:表现是心情时好时坏,不能控制情绪。 4.人际关系敏感:表现是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好,不理解自己;总感觉被人在议论自己。 5.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节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学会一些习理调适方法,自我调节心理状态。 积极与人交流,排解心理压力 多与朋友们倾诉,可以排解心里烦恼,减轻心理压力;与长辈、老师们多交流,可以得到指引和方法,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活动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健体强身,增进友谊,体验快乐,因而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增进健康。 增进心理健康的一般措施 三预防校园欺凌 一、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行为 辱骂,讽刺,贬低,中伤受害者 网上散播谣言,人身攻击 打架,斗殴 损坏受害者书本,衣服等个人财物 传 骂 打 毁 吓 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二、面对欺凌家长该怎么办? 优先保护孩子身心健康,通过倾听安抚建立信任,与学校合作解决问题,必要时寻求法律或专业支持,并持续关注孩子恢复过程。 具体步骤包括情绪安抚、事件调查、家校沟通、心理干预及法律途径,避免责备孩子或冲动行事。 四安全教育 学生假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