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三单元《天气的成因》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这句诗包含了哪些科学信息? 提出和聚焦问题 同学们!露是 怎么形成的? ①露在晚上形成 ②太阳出来,露就消失了 ③ 露附在植物 (叶、花)上 露 的 形 成 同学们!见过露水吗? 科学实践 春夏、初秋的早晨,花园里、田埂间、池塘里都能见到露,露是一种晶莹透明的小水珠。 露的形成 科学实践 生活中遇到哪些“露”现象? 冷饮店买来的果冻杯外壁出现小水珠 水龙头上的小水珠 车窗上的小水珠 露 的 形 成 科学实践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推测露是怎样形成的? 露水 我的推测 自然界中的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在其表面凝结形成的。 模拟露的形成实验 科学实践 实验材料 黑色金属罐 冰块 温度计 实验方法 在金属罐里放一些冰, 把它放置在潮湿的地方, 过一段时间后观察金属 罐外壁出现的现象。 模拟露的形成实验 科学实践 实验步骤 ①在金属罐里放一些冰。 ②把它放置在潮湿的地方,过一段 时间后观察金属罐外壁出现的现象。 ③把温度计靠金属 罐内壁插入, 观测罐壁温度 模拟露的形成实验 科学实践 模拟露的形成实验 科学实践 实验观测记录 观测记录 时间 起始温度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罐壁温度 罐外壁现象 14.4℃ 9.7℃ 5.6℃ 4.5℃ 水珠很小 外壁湿润 水珠变大 模拟露的形成实验 科学实践 实验结论 罐壁温度越低,水珠越大。 罐外壁水珠是怎么形成的? 冰块在融化的过程中需要 吸收大量的热,当罐壁附 近的水蒸气遇冷时就会在 罐壁上凝结成小水滴。 自然界中的露怎么形成的? 科学实践 自然界中的 露怎么形成? 自然界中的露怎么形成的? 科学实践 科学实践 露和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雾 水蒸汽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漂浮在地面附近 附在植物上 科学实践 霜的形成 冬季的早晨,在树叶、瓦片上有时会看到一些冰晶,人们把它叫作霜。 冰晶:在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结晶状的细小颗粒。 科学实践 霜的形成 结合露的成因,推测霜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推测: 霜是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的小冰晶。 科学实践 霜的形成 黑色金属罐 冰块 电子传感器 食盐,小勺 能用下面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吗? 科学实践 霜的形成 我的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 铁管 、碎冰、食盐、小勺 、电子测温仪 实验方法 往金属罐中装入大半罐的碎冰块,再向冰块中撒入一些食盐。 科学实践 霜的形成 ①往金属罐中装入大半罐的碎冰块,再向冰块中撒入一些食盐。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金属罐外壁发生的现象,用电子测温仪测一测罐壁的温度。 科学实践 霜的形成 科学实践 霜的形成 实验观测记录 观测记录 时间 起始温度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罐壁温度 罐外壁现象 9℃ 0℃ -2℃ -5℃ 有小冰晶出现 有小水珠出现 小冰晶开始变大变多 科学实践 霜的形成 实验结论 罐壁温度达到0℃以下时出现小冰晶, 温度越低,冰晶越多越大。 罐外壁冰晶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实践 霜的形成 冰块在融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 大量的热,罐壁温度迅速下降, 当周围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 罐壁时就凝结成小冰晶 科学实践 霜的形成 科学实践 霜的形成 科学实践 霜的形成 遇到冷的物体 (0度以上) 遇到冷的物体 (0度以下) 扩展应用 三、“白露”和“霜降”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节气到来,闷热的暑天基本结束,天气由热转凉。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节气的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很多地方有结霜现象。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天气渐渐转入寒冷。 白露和霜降都是秋天的节气。“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