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9616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9919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一,国家,答案,试题,巩固,建立
  • cover
2025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模拟卷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单选题 1.如图可用于说明( ) A.南北文化交往的密切性 B.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C.中原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D.早期国家形成的必然性 2.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目前我国已知时代最早、种类最齐全的青铜容器,包括鼎、舜、葢、爵等,其中鼎为食器,其他三种均为酒器;另外,还出土了属于乐器的铜铃、嵌绿松石铜牌饰等具有特殊功能的器物。这表明当时( ) A.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 B.礼乐制发展趋于成熟 C.青铜器兼具多种功能 D.青铜器得到普遍应用 3.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项目获准列入此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拥有复杂的水利系统、成熟的稻作生产、统一的文化信仰、礼仪建筑和分化的社会阶层等,呈现了一个文明古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据此可以推测当时( ) 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 B.禅让制是权力传承的主要方式 C.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黄河流域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4.下表为湖北、四川考古遗址出土的器物,它们与位于河南的二里头遗址有相似的风格。这可用于佐证( ) 湖北盘龙城遗址 四川三星堆遗址 盉 绿松石镶嵌器 玉牙璋 铜牌饰 A.长距离的贸易活动频繁 B.中华文明的统一性突出 C.周文化扩张到了川、鄂 D.早期大一统的国家形成 5.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左传》中有关于禹制九鼎的记载,比之更晚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九鼎有饕餮纹,但被认为可能是夏文化遗存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唯一的一个青铜鼎却制作粗糙,只有简单的网格纹,完全不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这说明( ) A.文献资料必须得到考古实物的印证B.文献记载会受到其成书时代的影响 C.二里头文化并不属于夏文化的遗存D.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研究价值 6.《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实现了诸子百家思想的统一 B.儒家与阴阳家思想已出现交融 C.阴阳家思想崇尚儒家的德治 D.儒家完整的思想体系已经形成 7.《吕氏春秋》是秦相国吕不韦招集门客编纂而成的一部杂家名著。下图所示为《吕氏春秋》中的记载。据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 ) *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时事不共,是谓大凶! *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人货贿,以便民事,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则财物不匮,上无乏用 A.统治者重视工商业发展 B.秦国具备了称霸的社会条件 C.商业发展环境较为宽松 D.各国积极践行重农抑商政策 8.战国时期的中山王是白狄的分支鲜虞的后裔。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发现了中山王墓。该墓出土了“中山三器(铜鼎、铜方壶、铜圆壶)”,其铭文书法隽永,文辞典雅,很多语句与《论语》《诗经》《礼记》《周礼》《左传》等儒家经典颇为接近。这反映了中山王( ) A.推崇儒家正统思想 B.深受华夏文化影响 C.认同同源共祖观念 D.重视青铜铸造生产 9.下图是关于春秋时期国君的非正常死亡率与贵族势力强度的增长关系情况。该图所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B.奴隶制政治日趋没落 C.商品经济发展弱化宗族认同 D.秦国权威日渐地增强 10.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由下图可推出这一时期( ) A.君主专制建立 B.地主阶级衰落 C.局部走向统一 D.百家争鸣兴起 11.秦朝建立后,大力推行“书同文”政策,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但考古发现诸多秦简牍使用隶体书写。《汉书·艺文志》提到隶书是因狱事繁多,为便于徒隶(狱卒)使用而创制。此外,当时民间书写中,隶书的使用也较为广泛。这一现象反映出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