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9855

小学心理健康 14课《学会问“为什么”》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13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81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小学,心理健康,14课,学会问“为什么”,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14《学会问“为什么”》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会问“为什么”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十四课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引入,通过聊天室引导思考,借助游戏角和加油站的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探索答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世界充满疑问,但可能缺乏主动提问和探索的方法。此阶段培养他们善问“为什么”的习惯,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采用故事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故事和实验过程,增强直观感受。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制作包含牛顿故事动画、实验演示视频的PPT,准备在线学习资源,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索。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学生能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理解好奇心的重要性;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尝试用多种方法寻找问题答案,培养探索精神。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和实验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及提出问题的质量;作业评价,检查“我的解释”和亲子分享的完成情况;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掌握一些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 学习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保持好奇心,积极主动地问“为什么”,并有效探索答案。 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活动,为学生提供提问和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观察和实践,将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1.播放一段充满奇妙现象的动画视频,如小猫能轻松爬上树,而小狗却很难;天空中的彩虹色彩斑斓等。 2.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视频里,你们看到了什么奇怪或者有趣的现象?有没有什么疑问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心中的疑惑,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会问为什么 。 利用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产生疑问,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 二、故事启迪 讲述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不断追问“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而不是往天上飞”,最终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讲完后组织学生讨论:“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如果他看到苹果落地没有问为什么,会怎么样呢?” 通过牛顿的故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学会问为什么的重要性。 三、游戏角活动 活动一:测一测 学生独立完成“测一测”题目,教师引导分享,了解学生提问和探索的现状。 活动二:小竞猜 展示不同颜色香皂,让学生猜测泡沫颜色,进行实验验证,引导解释原因,小组讨论分享。 了解学生目前对周围事物的好奇程度、提问意愿以及探索问题的主动性。通过猜测不同颜色香皂产生泡沫的颜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四、加油站活动 教师演示“水中悬蛋”实验,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导用小提示解释原理,鼓励提出新问题。 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象相结合,培养知识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 问题泡泡制造机 1.好奇眼镜DIY 用彩色卡纸制作“问号眼镜”,镜框贴满小问号贴纸。 佩戴眼镜开展教室探秘:发现3个异常现象(如黑板擦掉毛/绿植向光倾斜)。 2.泡泡喷射赛 用吹泡泡工具,每吹出1个泡泡需喊出1个“为什么”问题。 将学习与游戏巧妙融合,通过好奇眼镜DIY和泡泡喷射赛等趣味性活动,激发参与者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六、总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