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概论) 哲学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吸收外来) 第九课面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 文化观 文化 理 论 基 础 拓展和应用 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结构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 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第二课) 主要讲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的主要内容 回答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第三课) 主要讲联系、发展、矛盾的主要内容 回答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第四课) 主要讲实践、认识、真理的主要内容 马哲 辩证 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回答人类社会起源、本质与发展(第五课) 回答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第六课) 必修4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至六课)的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 2.1 世界的物质性 2.2 运动的规律性 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 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P17-21 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勾画标注。 1.哲学上物质的含义及其唯一特性? P18-2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P18-2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P19-1\2 4.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P19-20 5.概述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P21-2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第一目 1.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世界统一于物质 3.物质是第一性的 4.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5.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请思考:哲学上物质是什么 特点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特点二: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特点三:客观实在 强调物质的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含义★★★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和意识的区别) P18-2 观点辨析 甲 :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提示]:两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甲的观点是相对于物质概念而言的;乙的观点是就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张三 李四 人 猫、狗 动物 花草 生物 日月星辰 看得见的物质形态 磁场、超声波 看不见的物质形态 物质 【抽象、一般、共性】 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个别、个性】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万事万物的总和 人们可以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不能创造或消灭“物质”。 易错点拨: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P18-2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特性。 抽象的、永恒的、 不生不灭的。 具体的、多变的、 有生有灭的。 ①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的抽象概括;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象。 ②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混淆二者,将具体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区分: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P18-2 整个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意识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