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0073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926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世界,普遍联系,教学设计
  • cover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感受性强,概念的理解有较多生活事例的支撑。经过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一定了解,为深入学习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提供了知识上的储备。2.心智特征: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现象、热点话题及真实案例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比较容易排斥抽象度和理论性要求较高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高二年级的学生对“辩证法”等抽象概念的全面性及深刻性理解有所欠缺。进行课堂教学需依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感性材料深化为理性认知。在贴近学生的真实情境中,培育家国情怀。 二、教材解析 1.本课地位:“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第一框题。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本课侧重从方法论角度阐述“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2.本课作用:本课既承接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内容,又作为唯物辩证法的起始课,进一步明确了世界不仅是物质的,也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对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起到基础性作用。 三、设计思想 四、教学目标 走进“成昆铁路建设与发展”的活动情境,结合实例及课堂活动,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体悟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辨析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的基本特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难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六、方法与策略 “情境·议题”创设下的体验式学习:基于对情境的体验和议题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成真情实感,促成素养落地,促进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任务·问题”驱动下的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在任务解决与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关键能力,促进思想政治课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对话·讲述”语境下的互动式教学:思想政治课的理论传递性主要通过教师主讲和学生表达来实现,而其理论穿透力来源于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课堂互动中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时空·感官”维度下的多样式教学:在课堂线索的整体架构上,坚持纵向迁移与横向布局相结合;在教学素材的片段处理上,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促成思想政治课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 七、资源与工具 1. 硬件:多媒体资源、感谢信展板、信纸、磁力贴2. 软件:短视频,参考资料:《成昆铁路:英雄创时局 逢山开坦途》 八、教学过程 【第一章 回望·风雨成昆路】 【背景展示】“大凉山”“世界奇迹”“毛泽东”“地质勘探员”“铁道兵”“精准扶贫”“民族团结”“国家发展”等词语。【问题探究】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词之间有什么关联? 【学生活动】思考并提出各种猜想。【教师总结】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就是我们哲学上所讲的“联系”。我们不难发现,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将沿着这条风雨成昆路,共同探寻这个普遍联系的世界。【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风雨成昆路》,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定义的“联系”,让学生感悟到整个世界都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使学生了解成昆铁路的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积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