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章 光的世界 第三节 光的折射 在一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人在旁边慢慢蹲下,直 到低至某一个观察位置时,就无法看到硬币了。但如果 慢慢往碗中倒水,在同一个观察位置就又能看到碗中的 “硬币”了。这是为什么呢? 1.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物质 入另一种物质,传播方 向发生 的现象。 (2)经过入射点并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叫法线;入射光线 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 角。在光的折射中,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在 内, 居中。 斜射 偏折 同 一平面 法线 2.光的折射定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 方向偏折,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 (2)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法线,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 (3)斜射时,总是 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 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 向 。 (4)光的折射中,光路是 的。 法线 小于 增大 偏离 增大 空气 折 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 不变 可逆 3.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 来比实际位置浅(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 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 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 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 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 折了。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 (选 填“实像”或“虚像”)。 虚像 知识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古诗文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 视无碍”来描述水中美景,下列能反映岸上的人看到水 中游鱼的光路图是( ) 答案:D 1.春光明媚,小红到公园游玩。粉红的桃花映在眼 底,小鱼在清澈的湖水中游动,湖水中掩映着树木的倒 影,远处的湖面波光粼粼,暖阳下地上的人影……对上 述光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D ) A. 阳光照射下地上的人影———光的反射 B. 远处的湖面波光粼粼———光的折射 C. 湖水中树的倒影———光沿直线传播 D.湖水中的鱼影———光的折射 D 2.如图所示,有一束光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 底形成一个光斑,保持入射光路不变,慢慢放出容器中 的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光斑向右移动,折射角减小 B.光斑向右移动,折射角不变 C.光斑向左移动,折射角增大 D.光斑向左移动,折射角不变 D 3.如图所示是一束光射向空气与水分界面后发生反 射与折射现象。由图可知,折射角是 度,界面 的 (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 气。 40 上 4.如图所示,光沿CO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分 别透过平直界面AOB和圆弧形界面AMB时的光路。则在 玻璃中的光线为 ,光射出圆弧形界面AMB时的 光线为 。 OE EI (
课件网) 第三章 光的世界 第二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建筑物外面的玻璃幕墙、 舞蹈练功房里的大镜子等都可以看成平面镜。通过平面 镜我们能观察到物体的像。这些像和物体之间有怎样的 关系?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器材:两支 的蜡烛、一块 , 一张白纸、一把 。 (2)实验步骤:阅读课本,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操作步骤。 大小相同 玻璃板 刻度尺 (3)学生实验,收集数据填入表中。 实验 次数 物到玻璃板 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 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放大、缩小、相等) 1 2 3 (4)分析与论证。 ①物体所成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 ②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 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④物点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