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1225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全章习题课件(共6份打包)2025-2026学年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10-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45274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章,八年级,2024,科版,学年,2025-2026
    (课件网)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第四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在高速公路区间测速路段,一辆汽车经过位置A 时,摄像头抓拍并记录此时的时间;当该车经过位置B 时,摄像头抓拍并记录此时的时间,后台数据中心就可 以计算出这辆车在这两个位置间的路段上行驶的平均速 度。区间测速的原理是什么?测量方法又是什么? 1.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 。 (3)测量器材: 、 。 v=  刻度尺  秒表  (4)实验步骤。 ①使斜面保持 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②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 的时间t1; 较小  底端  ④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 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 程的平均速度v2。 ③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 ,算出小车通 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2.平均速度的计算。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 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公式:v= 。   3.图像法描述物体的运动。 知识点:路程-时间图像解读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 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 s内,小华跑得较快 D.0~8 s内,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 小明的平均速度 答案:C s-t图像解读 (1)s-t图像的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利 用任意一组对应的时间和路程值,可求出该物体的运 动速度的大小。 (2)若s-t图像是过原点的斜线,则说明物体通过的路 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可以通过s-t图像得到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可以通过s-t图像得到该物体通过某段路程需要的 时间。 (5)如果是两条线在同一个图像中,可以比较两个物 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关系。 (6)如果某段时间内线是水平的,就说明这段时间内 物体静止。 1. 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 驶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C.10 s~20 s内,甲、乙的平 均速度相等 D.20 s~30 s内,甲、乙的平 均速度相等 D 2.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1 h,前2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4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该汽车在这1 h内的平均速度是( D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D 3.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 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 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 的示数如图所示。(数字表示“时:分:秒”) (1)完成该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刻度尺  秒表 v=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 填“大”或“小”)。 (4)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 cm, tBC= s,vAB= m/s,vBC= m/s。 小  40.0  1  0.2  0.5 (课件网)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测量:长度与时间 如图所示,请目测此人臂展(两臂侧向最大限度地 水平伸展时,两个中指指尖间的直线距离)与身高的大 小关系。仅靠目测,有同学认为此人身高大于臂展;但 若实际测量一下,结果一样吗? 1.测量单位。 (1)长度的单位。 ①长度的国际单位为 ( ),常用单位有 千米( )、分米( )、厘米( )、 毫米( )、微米( )、纳米( ); ②换算关系:1 km= m,1 m= dm= cm= mm= μm= nm。 米  m km dm cm mm μm nm 1 00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