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1908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养评价(新情境卷三)(含答案)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2320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新情境,情境,统编,评价,素养,综合
  • cover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养评价(新情境卷三)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组织了场馆打卡活动,我们一起去打卡吧! 影像馆打卡 摄影展中的照片定格了一幅幅和谐而美丽的画面,请你一起欣赏并完成练习。 1.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10分) 2.下面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嵌入(qiàn) B.间隔(jiān) C.机械(xiè) 3.“绰”有下面这些意思,在“人影绰绰”中是 的意思,在“阔绰”中是 的意思。(填序号)(2分) 绰 chuò ①宽绰:~有余裕。②(体态)柔美:~丽l柔情~态。 4.读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时候,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将它写下来。(3分) 5.同学们也试着展现家乡风物,表现手法与其他句子不一样的是( )(2分) A.漩门湾湿地公园云雀的鸟鸣声,如此清脆悦耳。与之相比,乌鸦的声音则低沉而粗哑。 B.坎门的鱼皮馄饨,比饺子要鲜美,比普通馄饨要饱满,是多少玉环人魂牵梦绕的滋味。 C.柚子是玉环的一张金名片,它以果肉甜美多汁、气味芬芳、营养丰富而闻名于世。 D.我游赏过很多海岛,鸡山岛虽没有普陀山岛有名,但在我心中却是最可爱的。 文化馆打卡 阅读文化馆墙壁上的序言,完成相应练习。 中华文化联结古今,扎根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 那一轮月,是中华文化。“ ,穿尽红丝几万条”,此月是古代女子对幸福的向往;“月落乌啼霜满天, ”,此月寄托了张继的 的心情。 那一汪水,是中华文化。朱熹用“ 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知,才能保持思维活跃;王维用“ ,清泉石上流”表达闲适的意趣。 那一群人,是中华文化。你看,“我劝天公重抖擞, ”是龚自珍对优秀人才的期盼;“ ,岁月不待人”是陶渊明对我们的劝告;梁启超发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的疾呼。 每一个汉字,每一首诗词,每一幅书画……都在讲述中国故事。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中华文化之美吧! 6.结合语境,根据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7.序言中“清泉石上流”描写了清泉流动时的动态之美,下列句子的写法与之不同的是( )(2分) A.大榕树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B.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 C.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 D.大雨倾盆而下,如同无数根银针刺向湖面,溅起层层涟漪。 8.品读先贤的诗文,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好古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B.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尝与诸小儿游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敏而好学 敏以求之者也 9.下面对文化馆的序言表达的主要观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一起探寻中华文化之美。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扎根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 C.中华文化之美在古诗文中。 D.中华文化藏在月、水、人中。 民间故事馆打卡 民间故事馆正在举办“民间故事分享会”,邀请你一起参加。 10.把内容相关的民间故事和诗句连起来。(3分) 《嫦娥奔月》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八仙过海》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牛郎织女》 铁拐葫芦装日月,蓬头垢面袖乾坤。 11.下列关于民间故事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结局是“鹊桥相会”。 B.《列那狐的故事》中的列那狐偷鱼时使用的计策是“装死”。 C.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朴素而美好的愿望。 D.民间故事一般有重复的段落,这是为了在讲述中方便记忆同时加深听众的印象。 名人馆打卡 (一)琦君笔下的故乡温州; 选文一:桂花雨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还早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