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目标 认识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知道图形可以直观呈现数的规律(如正方形图形对应连续奇数相加的和),数字能精准描述图形特征(如点数与线段数的关系)。 能通过观察图形发现简单的数的排列规律(如“正方形数”与边长的关系),也能根据数的规律画出对应的图形,初步掌握数形互化的方法。 能运用数与形结合的思路解决简单问题(如对称算式的计算、点阵规律的应用),体会数形结合的便捷性。 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数与形的基本对应关系,能通过图形发现数的规律,或根据数的规律画出对应图形。 初步运用数与形结合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体会这种思维方式的优势。 2.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对应,能深入理解规律背后的数形逻辑(如连续奇数相加和为正方形数的本质原因)。 能灵活选择数形结合的方向解决问题,避免思维单一化(如既会用图形辅助算题,也会用数字描述图形特征),培养双向转化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包含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学数学时经常和数字打交道,也认识很多图形。其实数字和图形之间藏着奇妙的联系呢!大家看老师手里的小正方形(出示1个红色小正方形),用1个小正方形可以表示数字1;再增加3个蓝色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为2),现在一共有4个小正方形,能表示数字4;再增加5个黄色小正方形,拼成更大的正方形(边长为3),总共9个小正方形,对应数字9。 师:数字1、4、9和正方形图形之间是不是很有默契?今天我们就走进“数与形”的世界,探索它们之间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小正方形拼摆与数字对应,直观展示数与形的联系,用趣味场景引发学生好奇,自然切入课题,避免抽象概念导入。 (二)新知探究(30分钟) 1. 探究“正方形数”:形助数显规律(10分钟) 师:我们继续用小正方形拼摆:边长为1的正方形,小正方形总数是1;边长为2的正方形,总数是1+3=4;边长为3的正方形,总数是1+3+5=9;边长为4的正方形,总数会是多少呢?大家动手拼一拼或算一算。 学生活动:同桌合作,用小正方形拼摆或画图,得出边长为4的正方形总数是1+3+5+7=16。教师引导观察:“这些算式的结果1、4、9、16,对应的图形都是正方形,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正方形数’。它们和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边长为几,总数就是几乘几的结果) 师小结:通过正方形图形,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这些连续奇数相加的和的规律,图形让数字规律变得直观易懂。 设计意图:通过拼摆与观察,让学生发现“正方形数”与图形边长的对应关系,体会“用图形帮助理解数的规律”的数形结合思想。 2. 探究“线段数与点数”:数描形的特征(12分钟) 师:数能描述图形的特征,比如线段上的点数和线段总数就有密切联系。大家看:线段上有2个点,能画出1条线段;有3个点,能画出3条线段;有4个点,能画出几条线段呢?请大家在纸上画一画、数一数。 学生活动:独立画图后小组交流,汇报结果(4个点能画6条线段)。教师展示不同点数对应的线段数:2个点→1条,3个点→3条,4个点→6条,5个点→10条。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线段数和点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如3个点时,线段数是2+1;4个点时是3+2+1) 师:我们用数字相加的方式,能准确算出不同点数对应的线段总数,数字让图形的特征描述更精准。如果有6个点,大家能快速算出线段总数吗?(学生根据规律得出5+4+3+2+1=15) 设计意图:通过点数与线段数的探究,让学生感受“用数字描述图形特征”的优势,进一步理解数与形的双向联系,培养归纳规律的能力。 3.数与形的应用:解决简单问题(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