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202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18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中外,交往
  • cover
第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题 第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 型 新授课 总 节 时 2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情况、影响。戚继光的抗倭斗争能力目标:观看地图,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情感目标:学习戚继光的事迹,感受中国人的民的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的抗倭 难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的抗倭 教 学 过 程 差 异 个 性 设 计 教学资源 【创设情境】 复习,明朝的建立及靖难之役,导入新课介绍人物生平、史记【探究归纳】 提问,你认识郑和么,请你讲一下讲:明朝的兴盛物质方面,造船技术的提高、罗盘针的发明寻找建文帝?宣扬国威? 共7次 1405—1433到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大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指导学生看图95页思考中外交往的新阶段戚继光的生平及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应用】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原因1、 书54页地图《郑和下西洋的路线》2、 进行小组讨论,岛黑板列出提纲3、 展示资料:戚继光的抗倭。由学生讲4、 回答:复述:有关澳门的资料【检测反馈】课时反馈,自我测评(郑和下西洋,要求写)【交流反思】了解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远航。了解戚继光的抗倭和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澳门。 理解明末清初是怎样与亚非国家敬行友好往来,又是怎样抵抗外来侵略的。【课后作业】 借用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引导学生回忆明朝的社会经济状况,分析明朝社会的中外交往。 分析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事件。 板 书 设 计 第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郑和下西洋1405—1433 7次1、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原因2、 郑和下西洋的情况3、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二、戚继光的抗倭1、 倭寇对我国沿海地区骚扰的危害2、 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3、 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解除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强调:封建中国的明朝面临一种外来的威胁 课 后 反 思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