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等 2.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主要有: 流水、风、海浪、冰川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组成部分。乐山大佛经历多次美容,但每次美容后不久又会变得“脸花鼻黑”。 都江堰的第一道工程———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率领民众堆上柴禾烧岩石,烧烫了以后,直接用岷江冰冷的雪水浇上去,坚硬的岩石粉身碎骨,终于用了八年之力在玉垒山凿出一个山口,顺利引岷江水东流。因其形状酷似瓶口,取名“宝瓶口”。 风化作用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 风化壳: 由岩石风化产物在大陆岩石圈表层所构成的、呈不连续分布的疏松表层。 白天岩石外热内冷 夜间岩石外冷内热 反复胀缩产生裂隙 岩石剥落、破碎 物理风化 岩石发生机械破碎 昼夜温差大 泰山中天门阜虎石 花岗岩球状风化的典型产物。由于昼夜温差大,表层岩石不断热胀冷缩,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岩石由表及里层层剥落。 冻融风化(寒冻风化、冰劈作用) 物理风化 岩石发生机械破碎 水分渗入岩石裂隙 温度下降,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导致裂隙扩大加深 反复冻融,岩石崩解破碎 ①足够水供应 ②岩石有水能浸入的空隙 ③温度常在冰点上下波动 物理风化 岩石发生机械破碎 盐风化 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与潮解 盐分吸收水分,渗入岩石内部裂隙,当水分蒸发,盐分过饱和而结晶,岩石被撑裂 物理风化 岩石发生机械破碎 层裂-岩石卸载(释重) 上覆岩层被剥蚀后,致密块状岩浆岩(如花岗岩)由于释重减压而产生向上和向外侧的膨胀作用,形成与岩体表面大致平行的“洋葱式”分离薄层,又称层状剥落。 化学风化 溶解作用 水化作用 水解作用 碳酸盐化作用 氧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化学风化 地表岩石在水、氧及二氧化碳等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并生成新矿物。 改变了岩石的化学成分 氧化使得岩石呈现红色 水化 水解 碳酸盐化 生物风化 生命活动对岩石的破坏 根劈作用 (生物物理风化) 苔藓地衣分泌有机酸,破坏岩石 (生物化学风化) 通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行 P63(海南地理)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2题。 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D C (P63)岩石裂隙中的水在气温低于0 ℃时结冰,体积膨胀近9%,就会给周围岩石一定的扩张力,促使岩石裂隙扩大,这一作用被称为“冰劈作用”。若冻融反复进行,岩石会发生崩解破碎。下图为“冰劈作用示意图”。完成3~4题。 3.与冰劈作用属于同一种外力作用类型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上的角峰和刃脊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C.巨大的且呈浑圆状的花岗岩体 D.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雅丹地貌 4.影响冰劈作用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温差 C D 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气候:气温、降水 ①寒冷或干旱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为主。 ②潮湿而炎热的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普遍而强烈,风化壳厚。 风化作用的影响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