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2958

第二节 化学平衡 课件+素材--人教版(2019)化学选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0-0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96次 大小:640620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必修,化学,2019,人教,素材
    (课件网)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目标]1.能说出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规律。 2.能运用勒夏特列原理,预测平衡移动方向、转化率等。 [重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难点]规律应用 一、目标导学 二、自主学习 [时间]20min [内容]1.教材p.36-40—勾画重点知识、关注实验 2.完成讲义知识梳理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由原有的平衡状态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1-化学平衡移动实质] v正 ≠ v逆 三、合作学习 [2-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v正=v逆 改变条件 v正v逆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 Fe3++3SCN- Fe(SCN)3 黄色  无色    红色 编号 ① ② ③ 步骤 加入铁粉 加入KSCN溶液 现象 溶液红色变浅 溶液呈红色 溶液红色变深 [现象分析] 增大c反应物/减小c生成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c生成物/减小c反应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实验结论] 2NO2(g) N2O4(g) 红棕色 无色 编号 ① ② 步骤 I拉至II(减小压强) II推至I(增大压强) 现象 颜色先变浅后逐渐变深,比原来浅 颜色先变深后逐渐变浅,比原来深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 [现象分析] 增大压强(减小容积) ,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增大容积) ,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实验结论] 2NO2(g) N2O4(g) ΔH=-56.9kJ·mol-1 实验 放进热水中 放进冰水中 现象 红棕色加深 红棕色变浅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 [现象分析] [实验结论] 红棕色 无色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因此,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 0 v t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使用正催化剂 0 v t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使用负催化剂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知识小结】 外界条件的改变 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 减小生成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 / 增大生成物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 m+n≠p+q 增大压强 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m+n=p+q 改变压强 平衡不移动 催化剂 使用催化剂 平衡不移动 三、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温度、压强、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减弱”不是“抵消”,更不是“扭转” 增大浓度 增大压强 增大温度 浓度减小方向 压强减小方向 温度减小方向 平衡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 [记忆]总是反着来 [达标检测1]试分析改变的条件:aA(g)+bB(g) dD(g) ΔH > 0 (其中a+b≠d) 0 v t v正 v逆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0 v t v正 v逆 v'正 v'逆 v'正=v'逆 v正=v逆 四、复述检测 [达标检测2]关节炎是因为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 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如下: ①HUr(尿酸)+H2O Ur-(尿酸根离子)+H3O+, ②Ur-(aq)+Na+(aq) NaUr(s)。 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达标检测3]以2SO2(g) + O2(g) 2SO3(g) ΔH<0 为例 条件的改变 平衡移动的方向 新平衡建立时SO3体积分数 增大O2的浓度 减小SO3的浓度 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改变一个条件 [达标检测4]可逆反应H2O(g) + C(s) CO(g) + H2(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的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