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2课时) 1.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再次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2.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1.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再次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2.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新课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咱们要升级挑战啦,一起全力竞逐“校园发现官”!带着敏锐的眼睛去探寻校园里的奇妙,用灵动的耳朵去捕捉角落的声响,解锁更多校园里的惊喜与美好! 过渡:想要成为“校园发现官”,需要完成两个活动任务: 任务一:品读想象,再感校园独特处 任务二:仿文创作,细描校园生活景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契合新课标理念,以“校园发现官”为情境激发探究欲。任务一引导学生品读想象,调动多感官感受校园独特,培养审美与想象能力;任务二通过仿文创作,将感知转化为表达,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活动体现语文实践性,让学生在发现、体验中深化对校园的情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等目标。 新知探究 一、精读品析 (一)任务一:品读想象,再感校园独特处 1.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提出朗读要求。 (1)边读边想象画面,和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思考:这所小学在上课和下课时是什么场景?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出示课文中的例句,引导学生自读圈画关键词句,教师相机指导,指名回答。 铜钟敲响了,大家一起认真地朗读课文;两只小猴子躲在窗外听小学生读书。下课了,小学生在大青树下跳舞、玩耍。 明确: 场景:上课时———学生学习认真,小动物听课。 下课时———学生开心玩耍,小动物看热闹 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刚才圈画关键词句,已经发现了上课和下课时的独特场景。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这所学校,细细探寻一番,看看还有哪些藏着的特别之处等着我们发现吧! 出示课文例句,引导学生自己朗读并圈画出关键词句,教师适时给予指导,指名回答。 特别的地方: ①上课铃声———铜钟(特别) ②上课时———学生学习认真,小动物听课(特别) ③下课时———学生开心玩耍,小动物看热闹(特别) 教师过渡:咱们通过圈画,找到了学校特别的地方,这些语句里,藏着好多新鲜有趣的画面呢!接下来,咱们就交流交流,透过这些句子,瞧瞧校园里的奇妙场景。 (2)交流新鲜感的句子,引导想象,理解内容。 预设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预设2: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读句子时,有没有哪句让你眼前一亮,快分享一下。 明确:孩子们下课后玩耍,连小动物都赶来看热闹了,说明它们也很羡慕孩子们,衬托出下课后同学们的欢乐和自由自在。 明确:上课时大家一起认真朗读课文,两只小猴子躲在窗外听小学生读书。课文用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学生上课时的专心。 2.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提出朗读要求。 边读边想象画面,和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思考:这所小学还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进一步体会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明确: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洁白的墙。 教师过渡:同学们,通过课文第四自然段和相对应的插图,我们又发现学校好多特别之处!接下来进入有趣的仿文创作,一起把咱们校园生活也写得超精彩。 (二)任务二:仿文创作,细描校园生活景 1.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场景,说说自己的学校。 2.交流小妙招 3.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