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99471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8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179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九年级,下册,单元,18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cover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用认读、译读、思读、悟读四种方式教、学,让学生掌握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并把握其词义。如:郭、夫、委、去、域、兵革、亲戚等。 4.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意译、翻译这篇文言文。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懂得战争中“人和”的重要作用。 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创设问题情景。 学习古人的论证方法。 情感教育目标 1.强调“人和”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让学生认识孟子超人的智慧和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通过思读、悟读,让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论证结构的把握。 【解决措施】 以读为核心,讨论点拨,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 师: 出示以下练习: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1)七里之郭 古义: 今义: (2)池非不深也古义: 今义: (3)委而去之 古义: 今义: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义: 今义: 2.比较下列两句话的不同,品析其妙处。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2)城高也,池深也,兵革坚利也,米粟多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通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 (1)文中哪一句话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2)作者强调“人和”的重要性时运用了对比论证,请在本文末段找出三对反义词。 5.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主要是“仁政”“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2)《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 生:1.1、2、3、4题由四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答案,第5题指名学生口头作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 2.做完后小组内交流答案,互相纠错。 3.另外四名学生到黑板批改。 4.班级内集体讲评,强调易错点,并出示正确答案。 (明确:练习答案: 1.(1)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2)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塘(3)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4)古义:限制 今义: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 2.第(1)句运用双重否定排比句,加强肯定的效果,突出了全段的中心意思———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比第(2)句更有气势,更具有说服力。 3.(1)译:管理百姓(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只靠武力的强大。 (2)译:实行仁政的君王可以获得很多帮助,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会获得很少的帮助。 4.(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得与失、多与寡、顺与畔。 5.(1)轲 战国 儒家(2)孟子及其弟子 《大学》、《论语》、《中庸》。) (学法指导:积累)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 那则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 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介绍孟子的有关知识,拓展孟子的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投放) 引导学生讨论本课学习目标。 生:1.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 2.看资料,画要点,争取在短时间内记住要点。 3.各学习小组讨论本课的学习目标,讨论应如何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学法指导:激情导入,有的放矢) 【合作探究】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