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一、选择题 1.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星火燎原 B.南辕北辙 C.刻舟求剑 D.盲人摸象 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 A.单一学科 B.综合学科 C.基础学科 D.生命学科 3.钧瓷烧制技艺为河南省传统手工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下列钧瓷烧制的环节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碾碎矿土 B.揉泥成型 C.坯体素烧 D.雕刻印花 4.下列仪器的名称及对其用途(或使用方法)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仪器 名称 用途(或使用方法) A 量桶 量取液体 B 烧杯 可直接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C 露斗 可用于向容器中添加液体 D 胶头滴管 滴加少量液体 A.A B.B C.C D.D 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 B.纸张燃烧 C.冰雪融化 D.食物腐烂 6.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实验1: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②实验2:导管越长,越容易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形成子火焰 ③实验3:产生的白烟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④实验3: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的缘故 ⑤蜡烛燃烧过程中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7.下列表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性质的是 A.动植物呼吸、水是无色的 B.石蜡融化、石蜡燃烧 C.铁易生锈、电灯通电发光 D.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8.给5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陶土网⑦铁架台(铁圈)⑧坩埚钳 A.①③④ B.②④⑦ C.②④⑥⑦ D.④⑥⑧ 9.化学课上,同学们在讨论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小明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和假设 B.得出结论 C.设计实验 D.分析和总结 10.准确量取15mL水,应选用的量筒规格是 A.10mL量筒 B.20mL量筒 C.50mL量筒 D.100mL量筒 11.下列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溶解性 B.可燃性 C.导电性 D.熔点 12.下列符合实验操作要求的是 A.边称量KNO3固体边吃零食 B.直接用手触摸溶液感知温度变化 C.操作时穿实验服并戴护目镜 D.实验后将剩余废液倒入下水道 二、非选择题 13.一定量的液体可用 取用 选择 的量筒(近量程原则)(可提高准确度,减少液体因黏附在量筒壁上造成量取误差),先 ,接近所需体积的刻度线时 ,读数时,量筒必须 ,视线与 保持水平。 14.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的比较 【实验探究】 (1)观察实验1-2,记录实验现象 氧气 二氧化碳 颜色 状态 气味 燃着的木条 注意: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总结】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 气体名称 氧气 二氧化碳 性质 颜色(标准状况) 无色 无色 物态(标准状况) 气态 气态 气味 无味 无味 性质 是否支持燃烧 【思考】 (3)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这两种物质? 15.用药匙或 将粉末状试剂送至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立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 。 16.物理变化 (1)定义: 的变化。 外观特征:常表现为物质的形状或状态的改变。 (2)分析: 实验 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物质成分 变化前 变化后 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石蜡的熔化 17.小红同学借助U形管对蜡烛燃烧产物进行创新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图(夹持装置略去)如图。 实验操作步骤是: ①准备一个干燥的U形管备用; ②点燃固定在桌面的蜡烛,将U形管的一端罩在蜡烛火焰的中上部,观察U形管内壁的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