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8113

5.4眼睛和眼镜-课件-2025-2026学年2024人教版物理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36页PPT)

日期:2025-10-0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369513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物理学,PPT,36页,教学课件,上册,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5.4 眼睛和眼镜 副标题:基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探究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情境创设: 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清晰的风景照、书本文字,另一组是模糊的同款画面(模拟近视 / 远视眼看物效果)。 提问引导:“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用眼睛观察世界,为什么有些人能清晰看到远处的山峰,有些人却需要戴眼镜才能看清黑板上的字?眼睛的成像原理和我们上节课学的凸透镜有什么关系?眼镜又是如何帮助矫正视力的?” 幻灯片 3: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展示眼球解剖图(标注关键结构),结合类比讲解: 晶状体:相当于 “可变焦距的凸透镜”,通过睫状体的收缩 / 舒张改变厚度,调节焦距(类似照相机的镜头调焦)。 视网膜:相当于 “光屏”,上面分布着感光细胞,能接收像并将信号传给大脑,形成视觉。 睫状体:控制晶状体的曲度,是 “调焦驱动装置”。 角膜:透明的 “辅助凸透镜”,与晶状体共同作用,使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 补充说明:正常情况下,眼睛无需调节时,平行光(如太阳光、远处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能准确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倒立、缩小实像(符合凸透镜 u>2f 时的成像规律)。 幻灯片 4:眼睛的成像原理(与凸透镜对比) 表格对比分析: 结构 / 器材 功能对应 成像规律应用 眼睛晶状体 + 角膜 凸透镜 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视网膜 光屏 承接实像(倒立、缩小)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 调节凸透镜焦距 适应不同物距(远 / 近物体),使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 动态演示:播放动画 ——— 观察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观察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最终像均清晰落在视网膜上。 幻灯片 5:近视眼的成因与特点 问题引入:“为什么有些同学看远处物体模糊,看近处却清晰?” 成因讲解: 展示近视眼眼球结构图(对比正常眼):晶状体曲度过大(太 “凸”),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成像问题:平行光(远处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点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像(结合光路图演示)。 特点总结: 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 常见于青少年(长期近距离用眼易导致睫状体疲劳,晶状体曲度无法恢复)。 幻灯片 6:近视眼的矫正 ——— 凹透镜 原理推导: 提出问题:“要让会聚在视网膜前方的光线‘推迟’会聚,落在视网膜上,需要用什么透镜?”(引导学生回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光路演示:展示凹透镜矫正近视眼的光路图 ——— 远处物体的光先经凹透镜发散,再经晶状体折射,最终会聚点后移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实像。 实物展示:举起近视眼镜(凹透镜),让学生观察:透过眼镜看远处物体,会看到 “缩小、正立” 的像(验证凹透镜的发散效果)。 幻灯片 7:远视眼的成因与特点 对比提问:“与近视眼相反,有些同学看近处物体模糊,看远处相对清晰,这是什么原因?” 成因讲解: 展示远视眼眼球结构图(对比正常眼):晶状体曲度过小(太 “平”),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成像问题:平行光(近处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点落在视网膜后方,导致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像(结合光路图演示)。 特点总结: 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 常见于老年人(晶状体弹性减弱,睫状体调节能力下降)或儿童(先天性眼球发育不良)。 幻灯片 8:远视眼的矫正 ——— 凸透镜 原理推导: 引导思考:“要让会聚在视网膜后方的光线‘提前’会聚,落在视网膜上,需要用什么透镜?”(结合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回答)。 光路演示:展示凸透镜矫正远视眼的光路图 ——— 近处物体的光先经凸透镜会聚,再经晶状体折射,最终会聚点前移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实像。 实物对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