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8114

6.2密度-课件-2025-2026学年2024人教版物理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36页PPT)

日期:2025-10-0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158143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密度,-课件,-2025-2026,学年,2024,人教
  • cover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6.2 密度 副标题:探究物质的固有属性 学科关联:物理(质量与体积的定量关系)、数学(比例计算与公式应用)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情境创设: 展示两组实物对比:①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用天平称量,铁块质量更大);②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倒入相同烧杯,酒精体积更大)。 提问引导:“同学们,为什么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质量会不一样?为什么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体积会有差异?这说明不同物质可能存在一种‘特性’,能反映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种特性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 ——— 密度。” 幻灯片 3:密度的定义 概念推导: 实验现象分析:取不同物质(如铁、铝、水),分别测量其质量和体积,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如 2cm? 铁的质量是 1cm? 铁的 2 倍),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如 1cm? 铁的质量约 7.9g,1cm? 铝的质量约 2.7g)。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读作 “柔”)表示。 本质属性: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仅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有关(如冰和水是同种物质不同状态,密度不同;一定质量的水,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密度也会变化)。 幻灯片 4:密度的公式与单位 1. 公式推导: 根据定义,密度 = 质量 / 体积,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 ρ 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变形公式:已知密度和体积,求质量:m = ρV;已知密度和质量,求体积:V = m/ρ。 2. 单位体系: 国际单位制(SI)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这是密度的主单位。 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g/cm?),适用于测量较小物体的密度(如金属块、液体)。 单位换算:1g/cm? = 1000kg/m?(推导:1g/cm? = 1×10??kg / 1×10??m? = 10?kg/m?)。 常见物质密度(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密度 ρ 水 = 1.0×10?kg/m?(或 1g/cm?),铁的密度 ρ 铁 = 7.9×10?kg/m?,铝的密度 ρ 铝 = 2.7×10?kg/m?(让学生记忆,方便后续计算与应用)。 幻灯片 5:密度的测量(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如金属块)和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量筒、烧杯、金属块、盐水、细线(系金属块用)。 (1)测量固体(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 测质量:将天平调平,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 m,记录数据(如 m = 79g)。 测体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记录水的体积 V?(如 V? = 20cm?);用细线系住金属块,缓慢放入量筒中(避免水溅出),记录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 V?(如 V? = 30cm?)。 算密度:金属块的体积 V = V? - V?(如 V = 30cm? - 20cm? = 10cm?),代入公式 ρ = m/V,计算密度(如 ρ = 79g / 10cm? = 7.9g/cm? = 7.9×10?kg/m?)。 (2)测量液体(盐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 测总质量:将天平调平,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如 m? = 150g)。 倒液体测体积: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如 V = 100cm?)。 测剩余质量: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m?(如 m? = 50g)。 算密度: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m = m? - m?(如 m = 150g - 50g = 100g),代入公式 ρ = m/V,计算密度(如 ρ = 100g / 100cm? = 1.0g/cm?,若盐水有杂质,密度会略大于 1.0g/cm?)。 实验关键:测量液体密度时,先测总质量再倒出液体,避免烧杯壁残留液体导致体积测量准确但质量测量偏小,减小误差。 幻灯片 6:密度测量的注意事项 天平使用规范:调平时游码归零,称量时 “左物右码”,用镊子取砝码,避免手汗腐蚀砝码;测量液体质量时,烧杯需干燥(若有水分,会导致初始质量测量偏大)。 量筒使用规范: 量筒需放在水平台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