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8513

13.3 内能(课件)人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51页PPT)

日期:2025-09-2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127223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3,内能,课件,人教,2025-2026,学年
  • cover
(课件网) 13.3 内能 一、内能的概念 (一)定义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用符号\( U \)表示,国际单位是焦耳(J),与机械能的单位相同。 (二)内能的构成 分子动能: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越高(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 分子势能:分子之间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即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三)内能的普遍性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即使是 0℃的冰块,其内部的分子仍在做热运动,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必然具有内能。 二、影响内能的因素 (一)温度 温度是影响分子动能的主要因素。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大,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实例:加热水时,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水冷却时,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二)质量 质量越大,物体内的分子数量越多,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越大,内能越大。 实例:一桶 80℃的水比一杯 80℃的水内能大(质量不同,分子数量不同)。 (三)体积与状态 体积变化会影响分子间距离,进而改变分子势能。例如,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势能变化,内能改变。 状态变化时,分子间结构改变,分子势能变化显著。例如,冰熔化成水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分子势能增大)。 (四)物质种类 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相同质量、温度的不同物质,内能可能不同。 三、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项目 内能 机械能 定义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和 决定因素 与分子热运动、分子间作用力有关(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 与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位置、形变有关(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等) 普遍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可以为零(如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体,机械能可能为零) 研究对象 微观分子 宏观物体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一)热传递 定义: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条件:物体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到低温,直至温度相等(热平衡)。 实质:内能的转移。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形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与热量传递的方式一致)。 实例: 用热水袋取暖:热水袋的内能转移到人体,热水袋内能减少,人体内能增加。 冷水和热水混合:热水内能减少,冷水内能增加,最终温度相同。 (二)做功 定义:通过外力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能(如机械能)的转化。 实例: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搓手取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压缩空气引火(活塞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温度降低)、轮胎放气时气门芯变凉(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三)两种方式的异同 相同点: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且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增加或减少相同的内能,可通过做功或热传递实现)。 不同点: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能量形式不变;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能量形式改变。 五、内能、温度与热量的关系 (一)三者的联系 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 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是通过吸热(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时,不一定吸热(可能是做功),温度也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二)典型关系辨析 说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