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8596

15.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课件)(44页PPT)人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日期:2025-10-2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585380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物理,九年级,学年,2025-2026,人教
  • cover
(课件网) 15.5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一、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一)规律内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用公式表示为 \( I = I_1 = I_2 = \cdots = I_n \),其中 \( I \) 是电路中的总电流,\( I_1, I_2, \cdots, I_n \) 分别是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或各段电路)的电流。 (二)理论解释 从电流形成角度: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在串联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电荷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通过各个用电器,最终回到电源负极。由于没有其他路径可供电荷分流,所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电路中任意一处横截面的电荷量是相等的,根据电流的定义 \( I = \frac{Q}{t} \)(其中 \( Q \) 是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 t \) 是时间),也就意味着电流处处相等。 基于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在串联电路这个闭合系统里,没有额外的电荷注入或流失。所以,在任何时刻,流入某一元件的电荷量必然等于流出该元件的电荷量,从而保证了整个串联电路中电流的一致性。例如,在由电源、灯泡 \( L_1 \) 和 \( L_2 \) 串联组成的电路中,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荷,依次经过 \( L_1 \) 和 \( L_2 \),在这个过程中电荷总量不变,通过 \( L_1 \) 的电流和通过 \( L_2 \) 的电流是一样的。 (三)实验验证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两个(或多个)不同规格的灯泡(如 \( L_1 \)、\( L_2 \))、电流表、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按照串联电路连接实物图,将电源、开关、灯泡 \( L_1 \)、灯泡 \( L_2 \) 依次串联起来,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将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测量 \( L_1 \) 左侧(靠近电源正极一端)的电流 \( I_1 \),记录电流表示数。 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改接到 \( L_1 \) 和 \( L_2 \) 之间,测量这一位置的电流 \( I_2 \),闭合开关后记录示数。 再次断开开关,将电流表移至 \( L_2 \) 右侧(靠近电源负极一端),测量此处电流 \( I_3 \),闭合开关记录示数。 实验现象:经过多次测量(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改变电源电压等),会发现 \( I_1 = I_2 = I_3 \),即串联电路中不同位置测量的电流值相等。 注意事项: 实验前要检查电流表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需进行调零。 电流表量程要根据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电流合理选择,可先用大量程进行试触,若指针偏转角度过小,再换用小量程,以提高测量精度。 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始终要保持断开,防止短路损坏器材。 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一)规律内容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 I = I_1 + I_2 + \cdots + I_n \),其中 \( I \) 是干路电流,\( I_1, I_2, \cdots, I_n \) 分别是各支路的电流。 (二)理论解释 从电流路径角度: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在分支点处分成若干条支路,每条支路都有电流通过,然后在另一个汇合点重新汇聚,流回电源负极。由于电荷总量在整个过程中守恒,所以干路中的电荷总量等于各支路电荷总量之和。根据电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干路横截面的电荷量等于通过各支路横截面电荷量之和,即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例如,在家庭电路中,同时打开电灯、电视和冰箱,干路电流就是电灯支路电流、电视支路电流与冰箱支路电流之和。 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在电路中的任意一点,流入该点的电流总和等于从该点流出的电流总和。在并联电路的分支点处,流入分支点的干路电流必然等于从分支点流出的各支路电流之和,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三)实验验证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两个(或多个)不同规格的灯泡(如 \( L_1 \)、\( L_2 \))、电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