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8689

21.2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课件)(35页PPT)人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日期:2025-10-1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157164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1.2,人教,物理,九年级,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课程标题 标题:21.2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学科:物理 年级: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 前置关联:基于 21.1 电磁波的海洋中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知识,聚焦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具体实现 ———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幻灯片 2:教学目标 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知道其信号传递的基本原理。 理解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特点,能区分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的处理方式。 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知道基站在移动通信中的作用。 认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与电磁波的密切关系,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幻灯片 3:导入 - 信息传递的变革 生活体验:我们每天通过收音机听新闻、用电视看节目、用手机打电话,这些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都依赖于电磁波的应用。 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有线电报,到无线电广播、电视的诞生,再到如今的移动通信和 5G 技术,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方式不断革新。 核心问题: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是如何利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息的?它们的工作过程有哪些异同? 幻灯片 4:无线电广播的发射过程 信号源: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化为音频电信号(低频电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直接用来发射电磁波。 调制:将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这个过程叫做调制。调制的目的是使低频信号能通过高频电磁波有效发射出去。 调幅(AM):使高频电磁波的振幅随音频信号变化。 调频(FM):使高频电磁波的频率随音频信号变化。 发射:调制后的高频信号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形成无线电波。 幻灯片 5: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过程 接收天线:接收空中传播的各种无线电波,产生感应电流。 调谐:通过收音机的调谐旋钮,选择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即选台),使收音机内部电路的频率与所选电台的载波频率相同,实现谐振。 解调:从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中取出音频电信号,这个过程叫做解调,与发射过程中的调制相反。 发声:音频电信号通过扬声器转化为声音,我们就听到了广播节目。 幻灯片 6:无线电广播的工作流程图 声音 → 话筒 → 音频电信号 → 调制器 → 高频载波信号 → 发射天线 → 无线电波 ↓ 声音 ← 扬声器 ← 音频电信号 ← 解调器 ← 调谐器 ← 接收天线 ← 无线电波 幻灯片 7:电视信号的发射 信号组成:电视信号包括音频信号(声音)和视频信号(图像)。 图像信号处理: 摄像机将图像转化为视频电信号(低频电信号)。 视频电信号与音频电信号分别通过调制器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通常使用不同的载波频率)。 发射过程:调制后的高频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通过同一副发射天线发射出去,电视信号的传播同样依靠无线电波。 幻灯片 8:电视信号的接收 接收天线:接收空中的电视信号,产生感应电流。 调谐与解调:电视机的调谐器选择特定频道的电视信号,通过解调器分别从中取出视频电信号和音频电信号。 显示与发声: 视频电信号通过显像管或液晶屏等转化为图像。 音频电信号通过扬声器转化为声音,实现图像和声音的同步播放。 幻灯片 9:电视信号的传播方式 地面广播:通过发射天线直接向周围空间发射电视信号,传播距离有限,受地形和建筑物影响较大。 卫星转播:电视信号通过地面发射站发送到通信卫星,卫星将信号放大后转发回地面,覆盖范围广,可实现远距离传播。 有线电视:通过光缆或同轴电缆传输电视信号,信号稳定,受外界干扰小,能提供更多频道和更高质量的节目。 幻灯片 10: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 定义: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如手机通信。 信号载体:移动通信主要利用微波传递信号,因为微波频率高,信息容量大,适合传输语音和数据。 工作过程:手机既是发射台又是接收台,讲话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