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8736

第十三章 内 能【章末复习】(课件)(73页PPT)人教版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日期:2025-09-2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707227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73页,物理,九年级,学年,2025-2026,人教
  • cover
一、知识框架梳理 分子动能 分子由于做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分子平均动能越大。例如,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低温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小,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二者温度相等,分子平均动能达到相同水平。 公式:单个分子动能\(E_{k}=\frac{1}{2}mv^{2}\),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overline{E_{k}}\)与温度\(T\)成正比,即\(\overline{E_{k}}=\frac{3}{2}kT\)(\(k\)为玻尔兹曼常量)。 分子势能 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而具有的势能。分子间距离\(r\)变化时,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随之改变。当\(r = r_{0}\)(\(r_{0}\)约为\(10^{-10}m\))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当\(r\gt r_{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势能随\(r\)增大而增大;当\(r\lt r_{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势能随\(r\)减小而增大。比如压缩气体时,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外力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大。 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内能是状态量,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物质的量等因素有关。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分子势能为零,其内能只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单位:焦耳(\(J\))。 改变内能的方式 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例如,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物体内能,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为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间内能的转移。 二、重难点解析 重点 理解内能的概念,明确内能与温度、分子势能的关系,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微观分子层面的能量总和,机械能是宏观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总和,二者本质不同。例如,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机械能为零,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其具有内能。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本质区别和联系。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有本质不同。 难点 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规律的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且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情况较为复杂,导致分子势能的变化也较难理解。可结合图像(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像、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像)来辅助理解,当分子间距离在\(r_{0}\)附近变化时,重点关注分子力做功情况,进而判断分子势能的增减。 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Delta U = W + Q\)(\(\Delta U\)为内能变化量,\(W\)为做功,\(Q\)为热传递)分析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准确判断\(W\)、\(Q\)的正负号是难点。例如,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吸收热量,\(Q\)取正值,反之则取负值。同时要综合考虑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内能的共同影响。 三、典型例题讲解 关于内能概念的理解 例 1: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 物体吸收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C. 温度为\(0^{\circ}C\)的物体没有内能 D.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内能一定增加,A 选项正确;物体吸收热量的同时,如果对外做功,内能不一定增加,B 选项错误;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circ}C\)的物体也有内能,C 选项错误;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D 选项错误。答案为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