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 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知道明治维新的背景及主要措施,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及其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深远影响。 2. 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家国情怀: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开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教学难点】 1.明治维新的背景。 2.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西乡隆盛肖像图》 教师:毛泽东曾经创作过一首诗,这首诗的名称叫《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这首诗的内容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全诗毛泽东仅改动一字。那么,西乡隆盛是谁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大屏幕来了解一下。 教师:他作为一名武士,参加了倒幕运动与明治维新。这两件事具体是怎样的呢?他们对日本历史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我们走进本节课的学习,一起探索答案吧! (设计意图)由毛泽东诗词导入,加上一个字改动的介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教师也可使用“日本明治维新”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幕府时代的日本 展示图片《明治维新前日本封建等级制度图示》 教师:大家通过图示和课本内容,看一下,当时日本的政治权利掌握在谁手中?各阶级之间是否有矛盾?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2.天皇没有实权,政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掌握政权。 过渡:幕府将军对内实行严格的统治,国内矛盾尖锐,它的对外政策如何呢?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2.幕府统治的对外政策 出示材料: “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 ———来自日本幕府禁令 教师:这则材料表明当时日本幕府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幕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日本处于封建落后状态之中。 3.幕府统治的危机 展示图片《黑船来航》 教师:1853—1854年,美国佩里舰队入侵日本,强迫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动摇。但佩里的雕像却曾经遍布日本,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日本各界认为佩里舰队打开了日本的国门,开启了日本近代化的大门。但是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随着日本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幕府统治危机不断加剧。 展示图片 教师:进入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他们成为倒幕和维新的中坚力量。 4.倒幕运动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倒幕运动”视频,使学生对倒幕运动情况有更清晰认识,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展示图片《大政奉还图》 展示材料 1837年,下级武士大盐平八郎,在大阪发动武装起义,反对幕府的暴政,这次起义成为打倒幕府统治的一个信号。从60年代中开始,日本人民掀起了斗争的高潮。下级武士成为倒幕的主要力量。面临西方侵略危机,1863年,幕府被迫宣布“攘夷”。1865年,攘夷派领袖高杉晋决定不再提“攘夷”,转向武装倒幕。人民起义风起云涌,沉重打击幕府,幕府权威一落千丈。1867年孝明天皇死,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势力积极结盟举兵,后天皇下达讨幕密诏。9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奏请“奉还大政”,同时却在大阪集结精兵,企图反叛。1868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1868年初,德川庆喜潜出京都,在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