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0354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 》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216423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谢朓《入朝曲》 “烟雨惜繁华,吹箫夜不歇。” ———侯方域《金陵题画扇》 “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蝉娟。” ———孔尚任《桃花扇》 王安石 学习目标 读懂词句,品味词的语言之美。 赏析词中描写的金陵美景。 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 学习活动一 知 人 论 世 写作背景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被二次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学习活动二 诵 读 感 知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1.朗读课文,找出韵脚,感受这首词的韵给诗歌风格带来的效果。 雄健峭拔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chéng zhào chù lù màn jiē 2.听范读,注意听语调轻重、节奏起伏与情感变化,听完后齐声朗读课文。 除了韵脚上的短促有力、掷地有声,这首词是如何表现雄壮、豪放的气势的? 景物描写 意境营造 学习活动三 上 阕 赏 景 回顾: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 ①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②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 ③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④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⑤色彩———色彩映衬、色彩对比鲜明 ⑥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对偶等 2.这一句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作为诗歌的总起句,起 到总领的作用,作者在上片中所看 到的景物,都是由这句话引出的。 ②主题上,“故国”点明主题,为 下文的怀古抒情埋下伏笔。 ③情感上,点明登临的晚秋季节及 天气初肃的环境,为写景抒怀奠定 感情基调。 1.上片第一句给了 读者什么信息 ①事件:登临送目, 即登山临水,举目 望 远 。 ②地点:故都,旧 时的都城金陵。 ③季 节:晚秋。 ④天 气:初肃,即 天气刚开始萧肃。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深入探究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明 确 :化用了谢脁(tiǎo) 的《晚登三山 还望京邑》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 练 ”。此句描绘江与山两大景致。 “千里”见江之长,“澄”见清澈,“练” 见水面平静与清亮。 “翠峰”指山之苍翠, “如簇” ,可见群 山低缓起伏。 簇,本义小竹丛生,此处为聚集之意。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请试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题步骤: 1、 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技巧型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比喻(步骤一 ) ,把千里长江比作一匹白色的绸缎,形象地写出 江水之纯净、清澈。把两岸苍翠的群峰比作箭头,形象地写山峰之峻峭。 (步骤二) ,表达了诗人对大好山河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步骤三)。 愁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