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2287

【新教材】第二单元 第2课《给身边的人画像》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桂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9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4403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给身边的人画像,八年级,美术,美版,教学设计,素养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2给身边的人画像 教学设计 课题 给身边的人画像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给身边的人画像》是桂美版八年级美术教材中承接《画家笔下的自己》的关键课,实现 “自我表达” 到 “他人观察” 的延伸。课程以 “捕身边人特征、传情感联结” 为核心,引导学生赏析吴冠中《画中人》、罗中立《父亲》、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局部)等作品,学习 “三庭五眼”“立七坐五盘三半” 等造型知识,掌握动态观察、特征提炼方法。通过素描、水粉实践,理解肖像画是亲情、友情的载体,对比中西描绘普通人的风格差异,培养观察、感知与表现力,体会艺术源于生活。 2022新课标要求 1、能欣赏中外描绘身边人物的肖像画在构图、色彩、笔触等方面的艺术特色,掌握 “三庭五眼”“立七坐五盘三半” 的人物比例知识,初步形成对人物造型视觉语言的敏感度,学会从画面细节(如眼神、肢体动作)中感知画家对身边人的情感表达。2、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描绘普通人的肖像画风格(如吴冠中对妻子的写意刻画与费欣对友人的写实塑造),理解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生活观察、情感联结与时代特征,深化对 “艺术源于生活” 的认知,增强对身边人与生活的尊重和关注。3、能够运用人物比例知识、特征提炼方法,尝试创作一幅身边人的肖像画,并从 “造型准确性”“情感传递性” 两个维度评述作品,理解艺术创作与生活体验的紧密关联,形成以艺术视角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意识,认识到肖像画在记录生活、维系情感中的现实价值。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通过赏析吴冠中《画中人》、罗中立《父亲》等作品,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外貌特征、动态与情感表达,掌握 “三庭五眼” 面部比例和 “立七坐五盘三半” 身体比例规律,感受不同技法(如水墨写意、油彩写实)传递的情感差异,提升对人物肖像画形式美与情感内涵的感知能力。(审美感知)2. 能够运用铅笔、水粉等工具,结合动态观察法、特征提炼法(如捕捉面部痣、习惯性动作),创作一幅身边人的肖像画;鼓励学生融入场景元素(如书桌、篮球等身边人熟悉的物品),或尝试拼贴、拓印等创新手法,让作品兼具人物辨识度与情感温度,提升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能力。(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3. 理解肖像画是连接人与人情感的视觉纽带,通过分析作品中画家对身边人的观察与表达(如罗中立《父亲》中对劳动者的致敬、吴冠中《画中人》中对家人的温情),体会艺术创作与生活体验、情感联结的深层关联,增强对身边人、对生活的关注与尊重,形成 “以画传情” 的文化理解与情感认同。(文化理解)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与生活体验,对身边的亲人、同学、老师有着天然的熟悉感与情感联结,这为 “给身边人画像” 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情感基础。他们已掌握简单的绘画造型能力,能进行基础的线条勾勒与色彩填充,但在人物比例(如 “三庭五眼” 的精准把控)、动态捕捉(如自然的肢体动作)、情感传递(如通过眼神、嘴角弧度表现情绪)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多数学生喜爱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对 “画身边人” 的创作任务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因担心 “画不像” 而缺乏自信。教学中需通过循序渐进的比例教学、直观的动态示范、鼓励性的创作引导,帮助学生突破技法难点,激发创作热情,让他们在描绘身边人的过程中建立艺术自信,实现情感与技法的融合。 重点 能够掌握 “三庭五眼” 面部比例、“立七坐五盘三半” 身体比例知识,学会观察身边人的外貌特征与动态细节。 难点 能够将人物比例知识、特征提炼方法与情感表达有机结合。 材料准备 教学材料、举例艺术作品、绘画工具、辅助材料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