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002709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27020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黑龙江省
,
答案
,
图片
,
试题
,
语文
,
月月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早的传播活动是借助语言进行的,由于言语稍纵即逝,具有特殊记忆力的人便拥有了一定的话语特权,这就是历史上祭司之类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酋长的原因。 随着文字及书写材料的出现,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文字的使用本身,构造了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传播中来。但是,文字的使用也造成新的社会隔阂,因为它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字世界,造成识字者与文盲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说话是通过生活就能获得的能力,识字和书写则需要长期的学习。文字虽然可以较长久地记录下历史的信息,然而手写文字对信息的复制效率过于低下,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传播,社会交流的扩大要求人们设想可以复制文字的传播技术,于是,印刷术应运而生。 11世纪,中国人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在几百年内,这一发明并没有被用于新闻的规模化传播。当时的中国缺乏新闻传播的规模化社会需求,恐怕是首要原因;其次,汉字的笔画繁复,用胶泥来塑造字模也十分困难。在1450年前后,德国人谷登堡重新发明出了活字印刷术,一开始就是金属字模,在研究过程中,这项技术即被广泛应用。印刷文化蕴藏了最近数百年人类的深刻思考,但是它的解放意义仍然是有限的,它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又形成了新的传播垄断,因为数量巨大的没有足够读写能力的人自然被排除在外。 不过,现代新闻传播毕竟首先开始于印刷媒介———报纸和期刊。随着19世纪中叶工业化国家普及国民教育、废除知识税,报刊得以进入千家万户。信息流动的加快,打破了社会的封闭状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众传播首次显现出自己的力量。 从19世纪的电报、电话、电影,到20世纪的广播、电视、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电子媒介不知不觉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电子媒介打破了传播的文化条件的限制。无形中,电子媒介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 电子媒介使得使用者不再与既定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相关联。电子媒介克服了空间的隔离,不再将人们限制在一个给定的信息系统中。电子媒介无形中创造着新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 现在,继续分别讨论印刷、广播、电视、电话、网络传播的意义正在减弱。所有的传媒技术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可能,“传播媒介”正在成为一个包容性术语。这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既有正面的,当然也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法律和道德的新问题。 人们创造了新的传播科技,会不会反过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异化?这个问题始终应引起我们的警觉与思考。 (摘编自陈力丹《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 材料二: “有话好好说”,成为塑造“新集体生活”最重要也最急需的一种规则。 不用往回走几十年,我们就能找到过去那种阡陌交通、老死不相往来的“大国寡民”遗迹。没错,唐诗宋词元曲是千年绝唱,但也只是千年绝唱,而不是合唱。绝大多数人被空间所隔离,直至终老也难得声气相通。他们做梦也难以想象“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自然也不需要太花心思去构建话语规则、规范交流秩序。 直到闯进网络这个居高自远的舞台,我们才蓦然发现,网络舆论场对我们的影响如此巨大。网络交流,不是在自家客厅里自说自话,需要尊重议事规则;公共空间,也不是锁在抽屉里的日记本,需要保持公共理性。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每个人有了这样的主体意识、媒介素养,才能呵护好我们共同的集体生活,让信息汪洋中的小船,不致被喧嚣的情绪倾覆或吞噬。 过好“新集体生活”,不仅需要遵守规则,更需要建立凝聚共识的气氛,做一个开放包容的“传播主体”。张口闭口“脑残”,动不动就“拉黑”,只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29)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29)
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09-29)
广西柳州市铁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09-30)
《百合花》课件(共4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25-09-2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